心律不齐常见症状有心悸、头晕、乏力、胸闷、气短,致其不正常的因素有年龄、性别,生活方式方面过度饮酒、长期吸烟、缺乏运动、过度劳累,病史方面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电解质紊乱会引发。
心律不齐是指心脏跳动的节律或速率出现异常,其常见症状包括:
心悸:患者能明显感觉到心脏跳动,可能感觉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这种情况在安静状态下或活动后可能会更明显,例如一些人在心律不齐发作时会频繁感受到心脏的异常跳动感。
头晕:由于心律不齐可能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头晕,严重时可能会出现眼前发黑甚至晕厥的情况,尤其是在老年人中,脑部供血不足引发的头晕可能会增加跌倒受伤的风险。
乏力:心脏泵血功能异常会使身体各器官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导致患者感到全身乏力,即使没有进行剧烈运动也会有疲惫感,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胸闷:患者会感觉胸部有压迫感或闷塞感,可能伴有呼吸不畅,这是因为心律不齐影响了心脏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导致心脏供血和血液循环受到影响,进而引起胸部的不适感觉。
气短:在活动或安静时都可能出现呼吸急促的情况,这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障碍,身体缺氧,从而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频率加快,以试图获取更多氧气。
致心律不正常的5个因素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会发生变化,心肌细胞逐渐老化,传导系统也可能出现退行性改变,老年人发生心律不齐的概率相对较高,例如老年人的窦房结功能可能减退,容易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等心律不齐情况。
性别因素:一般来说,在绝经前女性患某些心律不齐的风险相对低于男性,但绝经后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患心律不齐的风险会逐渐接近男性,例如绝经后的女性可能更容易出现心房颤动等心律不齐问题。
生活方式因素
过度饮酒:酒精会影响心脏的电传导系统,长期大量饮酒可能导致心律不齐,酒精进入人体后会干扰心肌细胞的正常电活动,使心脏跳动节律发生改变,比如短时间内大量饮酒可能引发阵发性房颤等心律不齐情况。
长期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同时还会影响心脏的神经调节,增加心律不齐的发生风险,吸烟会使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儿茶酚胺等物质,导致心脏电活动异常。
缺乏运动:长期缺乏运动的人,心脏功能可能会下降,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脏的代偿能力降低,容易出现心律不齐,运动不足还可能导致体重增加、血脂异常等问题,而这些因素也与心律不齐的发生相关。
过度劳累:长期过度劳累会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交感神经持续兴奋,心脏负担加重,容易引发心律不齐,例如长期熬夜、高强度工作的人群,心脏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增加了心律不齐的发生几率。
病史因素
心血管疾病:患有冠心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时,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已经受到影响,容易并发心律不齐,比如冠心病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心肌缺血缺氧,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心肌病患者心肌本身发生病变,会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
内分泌疾病:像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等内分泌疾病会影响体内的代谢和神经调节,进而影响心脏的节律,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快心脏的跳动频率,导致心动过速等心律不齐;甲状腺功能减退时,代谢率降低,也可能引起心律不齐。
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情况会干扰心肌细胞的电生理活动,导致心律不齐,钾离子对维持心肌细胞的正常兴奋性和传导性至关重要,血钾浓度异常会使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发生改变,从而引发心律不齐,例如严重腹泻、呕吐的患者容易出现低钾血症,进而导致心律不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