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分急性与慢性,急性具突发剧烈腹痛向腰背部放射、恶心呕吐、发热及严重时低血压休克等表现,慢性主要为反复发作上腹痛及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诊断检查含实验室的血淀粉酶、脂肪酶、CRP、血常规等及影像学的腹部超声、CT、MRCP、ERCP等;儿童胰腺炎少见症状不典型需综合判断,老年症状不典型易延误诊断,妊娠期要权衡辐射风险选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式。
一、胰腺炎的症状
(一)急性胰腺炎症状
1.腹痛:多为突然发作的剧烈腹痛,常位于中上腹或左上腹,疼痛可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弯腰抱膝位可缓解,一般止痛剂难以缓解,疼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
2.恶心、呕吐:多数患者有恶心、呕吐症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呕吐后腹痛不缓解。
3.发热:部分患者会出现中度发热,一般持续3~5天,若发热持续不退或体温升高,需警惕胰腺坏死继发感染等情况。
4.其他:病情严重时可出现低血压、休克表现,如皮肤苍白、冷汗、脉搏细速等,还可能伴有腹胀、黄疸等表现。
(二)慢性胰腺炎症状
1.反复发作的上腹痛:腹痛为慢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钝痛或剧痛,可放射至背部、两胁等部位,饮酒、进食油腻食物等可诱发或加重疼痛。
2.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表现:如消瘦、脂肪泻(粪便色浅、量多、有油滴)等,这是因为胰腺外分泌功能受损,导致消化酶分泌不足,影响食物消化吸收。
二、胰腺炎的诊断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血淀粉酶:发病后2~12小时开始升高,48小时后开始下降,持续3~5天,血淀粉酶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可辅助诊断急性胰腺炎,但血清淀粉酶的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并不一定成正比。
2.血脂肪酶:发病后24~72小时开始升高,持续7~10天,其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对于就诊较晚的急性胰腺炎患者诊断价值较大。
3.C反应蛋白(CRP):CRP升高提示胰腺有坏死,有助于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CRP大于150mg/L时提示重症胰腺炎可能。
4.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可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重症胰腺炎时可能出现血细胞比容升高、血糖升高等情况。
(二)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可作为胰腺炎的初筛检查,能发现胰腺肿大、胰周渗出、胆道结石等情况,但受肠气干扰,对胰腺细微病变显示可能不够清晰。
2.CT检查:是诊断胰腺炎的重要影像学手段,能明确胰腺形态、有无坏死、胰周渗出范围等,有助于判断胰腺炎的严重程度,根据CT表现可对胰腺炎进行分级,如亚特兰大分类等。
3.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于怀疑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可清晰显示胆道和胰管情况,有助于发现胆道结石、胆道狭窄等病因。
4.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主要用于诊断胆源性胰腺炎,同时可进行内镜下治疗,如取出胆道结石等,但属于有创检查,有一定并发症风险。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胰腺炎
儿童胰腺炎相对少见,多与胆道疾病、先天胰腺发育异常等有关,症状可能不典型,如腹痛部位不固定、呕吐较突出等,诊断时需结合病史、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治疗上需特别注意液体平衡等支持治疗,避免使用不恰当的止痛药物等。
老年胰腺炎
老年患者胰腺炎症状可能不典型,腹痛可能较轻,而全身症状如发热、意识改变等相对突出,易延误诊断,实验室检查中血淀粉酶升高可能不明显,影像学检查需更细致评估胰腺及周围情况,治疗时要注意合并症的处理,如心脑血管疾病等对治疗的影响。
妊娠期胰腺炎
妊娠期发生胰腺炎较为危险,需综合考虑胎儿和孕妇的情况,诊断时要权衡影像学检查的辐射风险,治疗上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式,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