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存在局部组织损伤、出血、感染、邻牙损伤、神经损伤、干槽症等风险,局部组织损伤因拔牙操作不当所致,儿童和老年人更易出现相关损伤;出血与凝血功能、血压等有关,特定人群出血风险高;感染因口腔有菌环境及自身状况等,特定人群感染几率高;邻牙损伤与牙齿解剖位置及医生操作有关,特定人群邻牙损伤风险有差异;神经损伤与神经分布及口腔解剖结构变异等有关,特定人群神经损伤风险不同;干槽症与创伤、感染、牙槽窝大小等有关,特定人群干槽症发生风险高。
拔牙过程中可能导致局部牙龈、牙槽骨等组织损伤。例如,牙龈可能出现撕裂,牙槽骨可能因操作不当发生骨折等情况。这是因为拔牙需要使用器械对牙齿周围组织进行分离、挺动等操作,稍有不慎就会对局部组织造成机械性损伤。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牙槽骨等组织发育尚未完全,在拔牙时更易出现牙槽骨损伤等情况;而对于老年人,牙槽骨可能因骨质疏松等原因,在拔牙时也增加了骨折的风险。
出血风险
拔牙后创面会有出血情况,一般可自行停止,但也存在出血不止的可能。正常情况下,拔牙创会形成血凝块来止血,然而一些因素可能影响血凝块的形成或导致血凝块脱落从而引起出血。比如患者自身患有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会因凝血功能障碍增加拔牙后出血的风险;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时,也易导致拔牙创出血不易停止。对于儿童,若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的情况未被发现,拔牙后出血风险较高;老年人如果同时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也会使出血风险上升。
感染风险
拔牙后创面有感染的可能性。口腔是有菌环境,拔牙后的创面若受到细菌等病原体侵袭,就可能引发感染。常见的感染症状包括创面红肿、疼痛加剧、有脓性分泌物等。患者自身口腔卫生状况不佳时,会增加感染风险;身体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如患有艾滋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等,拔牙后感染的几率相对更高。儿童由于自我口腔清洁能力较差,且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比成年人更易在拔牙后发生感染;老年人免疫力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也较容易出现拔牙后感染的情况。
邻牙损伤风险
在拔除某些牙齿时,可能会对邻牙造成损伤。例如拔除下颌第三磨牙时,有可能损伤第二磨牙的牙根等结构。这是因为牙齿之间的解剖位置关系较为复杂,拔牙操作需要精准定位和操作,若医生经验不足或操作不熟练,就容易波及邻牙。对于青少年,其牙齿排列和邻牙关系处于变化阶段,拔牙时邻牙损伤风险可能相对不同年龄段有所差异;成年人如果存在牙齿排列异常等情况,邻牙损伤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神经损伤风险
某些牙齿周围分布有神经,如下颌智齿拔除时可能损伤下牙槽神经,导致下唇麻木等症状。神经损伤可能是由于拔牙过程中对神经的直接牵拉、压迫或器械的损伤等原因引起。对于有口腔解剖结构变异的人群,如神经位置异常等情况,拔牙时神经损伤的风险更高。儿童的神经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在拔牙时神经损伤的恢复可能相对成年人会有不同特点;老年人由于神经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退变等情况,神经损伤后恢复也可能较为缓慢。
干槽症风险
干槽症是拔牙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拔牙后2-3天出现剧烈疼痛,疼痛向耳颞部、下颌下区或头顶部放射,拔牙窝内空虚,或有腐败变性的血凝块,有明显臭味。其发生与创伤、感染、牙槽窝过大等因素有关。例如拔牙创伤较大时,血凝块容易脱落,从而增加干槽症的发生几率。吸烟者发生干槽症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吸烟会影响局部血液循环,不利于创口愈合。儿童由于口腔卫生等情况的特殊性,干槽症的发生风险也需要关注;老年人如果同时伴有糖尿病等影响创口愈合的疾病,干槽症的发生风险也会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