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愈合分血肿炎症机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骨板形成塑形期,影响因素有年龄、骨折部位、类型及损伤程度、全身健康状况,促进良好愈合需注意营养、固定与制动及特殊人群护理。
一、骨折愈合的阶段划分及各阶段开始时间
骨折愈合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血肿炎症机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骨板形成塑形期。
血肿炎症机化期:骨折后,骨折端及其周围会形成血肿,一般在骨折后2-3周内初步完成血肿炎症机化过程,这是骨折愈合的起始阶段,此阶段骨折断端开始初步的修复反应,形成肉芽组织等。
原始骨痂形成期:在骨折后的3-12周左右,骨内、外膜增生,新生血管长入,成骨细胞大量增生,合成并分泌骨基质,使骨折端附近内、外形成的骨样组织逐渐骨化,形成原始骨痂。对于儿童骨折,由于儿童的骨代谢活跃,原始骨痂形成的时间相对较短,可能在3-6周左右;而对于老年人,由于骨代谢相对缓慢,原始骨痂形成时间可能会延长,一般在6-12周甚至更久。
骨板形成塑形期:原始骨痂中新生骨小梁逐渐增加,排列逐渐规则和致密,骨折端的坏死骨经爬行替代过程而复活,约需要1-2年的时间才能完成骨板形成塑形,使骨折部位恢复正常骨结构和功能。在这个过程中,年龄因素影响明显,儿童的骨塑形能力较强,塑形时间相对较短;老年人骨塑形能力较弱,塑形时间较长,而且可能会遗留一定程度的功能障碍。
二、影响骨折愈合开始时间的因素
年龄因素:儿童骨折愈合速度通常比成年人快,因为儿童骨的再生能力强,骨膜较厚且血管丰富。例如,儿童的尺桡骨骨折,一般3-6周就可初步形成原始骨痂并开始愈合相关过程;而成年人的骨折,原始骨痂形成可能需要6-12周。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骨的成骨细胞活性降低,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延长,而且愈合质量可能较差。
骨折部位:不同部位的骨折愈合时间有差异。例如,胫骨中下1/3骨折,由于该部位的血液供应相对较差,骨折愈合开始时间可能会比股骨骨折等部位稍晚。股骨颈骨折,尤其是头下型股骨颈骨折,血液供应破坏严重,骨折愈合开始时间较晚,且不愈合的发生率较高。
骨折类型及损伤程度:简单骨折(如横形骨折)相对复杂骨折(如粉碎性骨折)愈合较快。粉碎性骨折由于骨折块较多,局部血液供应破坏严重,骨折愈合开始时间会延迟。骨折损伤程度严重,伴有周围软组织严重损伤的,会影响局部的血液供应和修复环境,从而延缓骨折愈合开始时间。
全身健康状况: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会影响骨折部位的血管修复和成骨细胞功能,导致骨折愈合开始时间延长。营养不良的患者,由于缺乏蛋白质、维生素C、钙等骨折愈合所需的营养物质,也会影响骨折愈合的进程,使骨折愈合开始时间推迟。
三、促进骨折良好愈合的注意事项
营养方面: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如肉类、蛋类、豆类等,蛋白质是骨组织修复的重要原料。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维生素C可以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有助于骨折愈合。增加钙的摄入,可通过乳制品、豆制品、海鲜等食物补充钙元素,以满足骨折愈合对钙的需求。
固定与制动:骨折后及时进行有效的固定,如石膏固定、夹板固定或手术内固定等,可保持骨折端的稳定,为骨折愈合创造良好的局部环境,有利于骨折愈合开始并顺利进行。但固定期间也需要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特殊人群护理:对于儿童骨折患者,家长要注意保证儿童的营养均衡,鼓励儿童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但要避免过度活动影响骨折愈合。对于老年骨折患者,要特别注意预防压疮、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加强营养支持,定期监测血糖等基础疾病指标,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以促进骨折顺利愈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