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穴位及定位包括大椎穴(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交会穴,可调节颈椎病颈项强痛等)、肩井穴(肩上大椎与肩峰端连线中点,属胆经,缓解颈椎病肩部及颈部疼痛僵硬)、天柱穴(项部大筋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足太阳膀胱经穴位,针对颈椎病项强等)、肩髃穴(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肩峰前下方凹陷处,手阳明大肠经穴位,缓解颈椎病肩部及上肢症状);拔罐操作注意事项有人群因素(儿童、老年人、女性特殊时期需谨慎)、皮肤状况(皮肤有破溃等不能拔罐)、拔罐时间与力度(时间一般10-15分钟左右,力度适中,拔罐后注意护理)。
一、常用穴位及定位
(一)大椎穴
1.定位: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此穴在低头时,颈部隆起最高处下方的凹陷便是大椎穴。
2.作用原理:大椎穴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交会穴,对于颈椎病导致的颈项强痛等症状有调节作用,从中医经络理论来讲,可调节阳气,改善颈部气血运行不畅的状况。现代研究也发现刺激大椎穴能对颈部的神经、肌肉等组织产生影响,缓解局部的炎症反应与肌肉紧张。
(二)肩井穴
1.定位: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肩井穴是胆经的穴位,对于颈椎病引起的肩部及颈部的疼痛、僵硬等有缓解作用。从经络分布来看,它与颈部的经络气血相通,刺激肩井穴可以促进肩部及颈部的气血流通。
2.作用原理:通过刺激肩井穴,能够调节局部的气血运行,缓解因颈椎病导致的肩部牵涉痛以及颈部肌肉的紧张状态。有研究表明,刺激肩井穴可影响颈部肌肉的电活动,减轻肌肉痉挛。
(三)天柱穴
1.定位: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天柱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对于颈椎病引起的项强、肩背腰痛等有针对性的治疗作用。
2.作用原理:从中医角度,膀胱经主一身之阳气,刺激天柱穴可以激发阳气,疏通经络,改善颈部的气血供应。现代研究显示,刺激天柱穴能对颈部的神经传导等产生影响,缓解颈椎病相关的疼痛与不适。
(四)肩髃穴
1.定位: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肩髃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对于颈椎病导致的肩部及上肢的症状有缓解作用。
2.作用原理:刺激肩髃穴可以调节大肠经气血,使颈部与肩部的气血流通顺畅,对于颈椎病引起的上肢麻木、肩部疼痛等有改善作用。有临床研究发现,刺激肩髃穴能减轻颈椎病患者肩部的疼痛程度,提高肩关节的活动度。
二、拔罐操作注意事项
(一)人群因素
1.儿童:儿童皮肤较为娇嫩,颈椎部位肌肉、骨骼等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拔罐时容易造成皮肤损伤,且儿童难以配合拔罐操作,所以一般不建议儿童采用拔罐治疗颈椎病。如果是婴幼儿,颈部皮肤更薄,拔罐风险极大,绝对禁止。
2.老年人:老年人往往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皮肤也相对松弛,拔罐时要注意力度和时间,避免造成皮肤起疱等损伤,同时拔罐后要注意保暖,因为老年人气血相对不足,拔罐后更容易感受外邪。
3.女性特殊时期:女性在月经期间、妊娠期等特殊时期,颈部拔罐要谨慎。月经期间拔罐可能会导致气血运行过度,引起月经量过多等情况;妊娠期拔罐可能会对子宫产生一定影响,所以一般不建议在这些特殊时期对颈部进行拔罐治疗。
(二)皮肤状况
拔罐部位皮肤有破溃、过敏、瘢痕等情况时,不能在该部位进行拔罐,以免加重皮肤损伤或引起过敏等不良反应。
(三)拔罐时间与力度
拔罐时间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对于体质较弱、颈部皮肤较敏感的人群,时间要适当缩短。拔罐力度要适中,以患者能耐受为宜,避免造成皮肤过度充血起疱等情况。如果拔罐后出现水疱等情况,要注意局部皮肤的护理,避免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