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炎是胃黏膜和肠黏膜发炎由微生物感染或化学毒物、药品导致有消化系统症状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和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治疗包括一般治疗需休息和调整饮食药物治疗有抗感染、止吐、止泻、调节肠道菌群等补液治疗分口服和静脉补液根据脱水情况选择。
一、肠胃炎的症状
肠胃炎是胃黏膜和肠黏膜发炎,通常由微生物感染引起,也可因化学毒物或药品导致。其症状因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有所不同,常见症状如下:
消化系统症状
腹痛:多表现为腹部隐痛、胀痛或绞痛等,不同病因引起的肠胃炎腹痛部位和程度可能有差异,比如细菌感染引起的肠胃炎可能导致下腹部较为明显的疼痛。对于儿童来说,无法准确表达时可能会出现哭闹不安等表现,这与儿童肠胃神经发育等因素有关,他们对疼痛的感知和表达相对成人更困难。
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可为稀便、水样便等。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肠胃炎,腹泻可能较为频繁,每天数次甚至十余次。成人腹泻可能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而儿童腹泻严重时可能导致脱水等更严重后果,因为儿童的体液调节能力相对较弱。
恶心、呕吐: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感觉,随后可能发生呕吐,呕吐物可为胃内容物等。对于老年人,恶心呕吐可能会导致电解质紊乱等问题,因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相对衰退,对呕吐引起的电解质失衡调节能力下降。
全身症状
发热:病情较重时可能出现发热,体温可升高至38℃左右甚至更高。发热是身体的一种免疫反应,提示身体在对抗感染等病因。对于婴幼儿,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热时可能更容易出现体温波动较大的情况,需要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
乏力:患者会感觉身体疲倦、没有力气,影响日常活动。这是因为身体在应对肠胃炎的过程中,消耗了较多能量,并且炎症反应等因素影响了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二、肠胃炎的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休息:患者需要适当休息,减少体力消耗,让肠胃得到一定的恢复时间。对于儿童来说,保证充足的休息有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因为儿童在生长发育阶段,休息对身体恢复很重要。
饮食调整:急性期应暂时禁食,让肠胃得到充分休息,随后可逐渐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稀粥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例如,对于患有肠胃炎的老年人,饮食调整更为关键,要选择容易消化吸收且富含营养的食物,以维持身体的营养需求同时减轻肠胃负担。
药物治疗
抗感染药物: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肠胃炎,可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诺氟沙星等(但需要注意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的用药禁忌,儿童一般不首选喹诺酮类抗生素)。而病毒感染引起的肠胃炎通常不需要使用抗感染药物,主要是进行对症支持治疗。
止吐药物:对于有明显恶心、呕吐症状的患者,可使用止吐药物,如甲氧氯普胺等,但儿童使用需谨慎,要遵循儿科用药原则。
止泻药物:如蒙脱石散等,可起到保护肠道黏膜、吸附病原体和毒素从而止泻的作用。不过对于儿童,使用止泻药物时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出现便秘等不良反应。
调节肠道菌群药物: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等,有助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调节肠道功能。不同年龄段的患者都可使用,但儿童使用时要根据年龄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剂量。
补液治疗
口服补液:对于轻度脱水的患者,可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预防和纠正脱水。儿童在口服补液盐时要注意按照说明书正确配制和服用,以保证补液效果。
静脉补液:如果患者脱水较为严重,出现精神萎靡、尿量明显减少等情况,则需要通过静脉补液来补充水分、电解质和营养物质,维持身体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老年人脱水时更要及时补液,因为老年人的生理储备功能下降,脱水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