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中医治疗,一般治疗需清洁皮肤、避免挤压并注意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有外用的维A酸类、过氧苯甲酰、抗生素类及口服的抗生素、异维A酸等;物理治疗包括光动力治疗和红蓝光治疗;中医治疗有中药内服辨证论治及中药外治如中药面膜等且不同年龄人群治疗时需注意相应事项。
一、一般治疗
1.皮肤清洁
对于脸上有痤疮的人群,应选择温和的洁面产品,每日清洁面部1-2次。例如,油性皮肤者可选择含氨基酸成分的洁面产品,其能在清洁皮肤的同时,减少对皮肤屏障的过度破坏。清洁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过度揉搓皮肤,以免加重炎症。不同年龄层的人群,如儿童,由于皮肤较为娇嫩,应选择儿童专用的温和洁面产品;成年人则可根据自身皮肤类型选择合适的洁面产品。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熬夜、高糖高脂饮食等会影响皮肤状态,加重痤疮。因此,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以及均衡饮食,减少高糖(如糖果、甜饮料)、高脂(如油炸食品)食物的摄入,对改善痤疮有帮助。对于青少年群体,由于其生活方式可能受学业等因素影响,更需要家长督促保持良好作息和饮食。
2.避免挤压
千万不要用手挤压痤疮,尤其是面部危险三角区的痤疮(从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挤压可能导致炎症扩散,引起更严重的感染,如蜂窝织炎等,还可能留下瘢痕。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应知晓这一点,儿童由于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家长要加强监督,防止其挤压痤疮。
二、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
维A酸类:如维A酸乳膏等,可改善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溶解微粉刺和粉刺,适用于轻度痤疮。但使用时可能会出现局部刺激症状,如红斑、脱屑等,所以开始使用时应小面积试用,且孕妇禁用,因为维A酸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对于青春期人群,使用时要注意观察皮肤反应,若刺激症状明显可适当降低使用频率。
过氧苯甲酰:具有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抗炎的作用,可轻度溶解粉刺。可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洗剂、乳剂或凝胶,使用时可能会引起皮肤干燥、脱屑等,敏感皮肤者慎用。
抗生素类:如克林霉素凝胶等,适用于炎症明显的痤疮,可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但要注意避免长期使用导致细菌耐药。
2.口服药物
抗生素:如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等),可用于中重度痤疮的抗炎治疗,但8岁以下儿童禁用四环素类药物,因为可能影响牙齿发育。成年人使用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等。
异维A酸:适用于重度难治性结节囊肿性痤疮等,但该药物有致畸作用,育龄期男女服药期间及停药后3个月内应严格避孕,且使用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肝功能等指标。
三、物理治疗
1.光动力治疗
利用光敏剂结合照光来破坏痤疮丙酸杆菌及减轻炎症反应。适用于中重度痤疮。治疗过程中可能会有局部轻度灼痛等不适,治疗后要注意防晒等护理。不同年龄人群在治疗时都需要注意防晒,儿童由于皮肤更娇嫩,更要严格防晒以避免晒伤。
2.红蓝光治疗
蓝光可杀灭痤疮丙酸杆菌,红光可以刺激胶原蛋白产生,改善炎症后红斑。红蓝光治疗相对安全,不良反应较少,可用于轻中度痤疮的辅助治疗。对于不同年龄的痤疮患者都可适用,儿童在治疗时同样要注意治疗后的皮肤护理。
四、中医治疗
1.中药内服
根据痤疮的不同证型进行辨证论治,如肺经风热证可选用枇杷清肺饮加减等;脾胃湿热证可选用茵陈蒿汤加减等。但中药内服需要在专业中医师的辨证下进行,不同年龄、体质的人群用药会有差异,例如儿童用药剂量需根据体重等进行调整。
2.中药外治
可选用中药面膜等外治方法,如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中药制成面膜敷于面部,起到改善痤疮的作用。外治时要注意药物对皮肤的刺激性,儿童皮肤娇嫩,更要谨慎选择中药外治药物及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