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病因有胆道疾病、酒精滥用、高脂血症、遗传因素、创伤与感染、药物因素等,症状急性表现为突发上腹剧烈疼痛向背放射伴恶心呕吐等,慢性是反复发作上腹疼伴消化不良等,治疗急性含禁食胃肠减压等支持、抑制胰液分泌、针对病因及抗感染治疗,慢性有缓解疼痛、改善消化功能、控制基础病因,特殊人群里儿童与遗传代谢病等相关需营养支持,孕妇需权衡药物影响,老年要兼顾基础病监测并发症。
一、病因
1.胆道疾病:胆石症等胆道系统疾病是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病因,结石移动时可阻塞胆总管末端,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导致胆汁反流进入胰管,激活胰酶引发炎症。2.酒精滥用:长期大量饮酒可刺激胰液分泌增加,同时导致胰液蛋白沉淀,形成蛋白栓阻塞胰管,还可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阻碍胰液排出,诱发胰腺炎。3.高脂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时,胰脂酶分解甘油三酯产生毒性脂肪酸,损伤胰腺组织引发炎症,常见于有代谢综合征、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4.遗传因素:某些基因突变可使胰腺分泌的酶原提前激活,如阳离子胰蛋白酶原基因突变等,增加胰腺炎发病风险,多表现为家族性胰腺炎。5.创伤与感染:腹部钝挫伤、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等医源性操作可能损伤胰腺;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等感染也可累及胰腺引发炎症。6.药物因素:噻嗪类利尿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可能干扰胰腺正常生理功能,诱发胰腺炎。
二、症状
(一)急性胰腺炎
多为突发的上腹部剧烈疼痛,疼痛性质多为持续性钝痛、刀割样痛或绞痛,可向背部放射,弯腰或前倾坐位时疼痛可减轻。常伴有恶心、呕吐,呕吐后腹痛不缓解。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发热(多为中度发热,若伴感染则可高热)、黄疸(因胆道梗阻或胰头水肿压迫胆总管所致),甚至出现休克表现(如面色苍白、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
(二)慢性胰腺炎
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钝痛或剧痛。患者常伴有消化不良症状,如食欲减退、腹胀、脂肪泻(大便量多、恶臭、呈灰白色),还可出现体重减轻,这与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营养吸收不良有关。
三、治疗方法
(一)急性胰腺炎
1.一般支持治疗:禁食、胃肠减压,减少胰液分泌;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维持有效血容量。2.抑制胰液分泌:使用奥曲肽等药物抑制胰腺外分泌功能,减少胰液分泌。3.病因治疗:对于胆源性胰腺炎,若为胆石症引起,可根据病情选择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或手术解除胆道梗阻;酒精性胰腺炎患者需严格戒酒。4.抗感染治疗:若合并感染,根据病原菌类型选用合适抗生素。
(二)慢性胰腺炎
1.缓解疼痛: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缓解腹痛,必要时可使用阿片类镇痛药,但需谨慎使用以防成瘾。2.改善消化功能:补充胰酶制剂,如口服胰酶肠溶胶囊,以替代胰腺外分泌功能,改善消化不良症状。3.控制基础病因:积极治疗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对于胆道结石等病因需及时处理,以减少胰腺炎复发风险。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胰腺炎:儿童胰腺炎多与遗传代谢病(如囊性纤维化)、病毒感染等相关,诊断时需重视详细病史采集及相关检查,治疗上强调营养支持,避免使用可能损伤胰腺的药物,且儿童用药需严格依据体重等调整剂量。2.孕妇胰腺炎:孕妇患胰腺炎时,需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案,禁食、补液等支持治疗为基础,若需用药应咨询产科和儿科专家,确保母婴安全。3.老年胰腺炎:老年患者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病情变化快,治疗中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电解质及生命体征,注意预防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治疗方案需兼顾基础疾病控制与胰腺炎治疗,避免过度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