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期保养包括伤口护理要保持清洁干燥按时换药观察异常避免接触水、休息与体位要抬高患肢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康复训练早期术后1-2周有踝泵运动和小腿肌肉等长收缩,中期术后2-6周有踝关节屈伸训练和平衡训练,后期术后6周以上有步态训练和力量强化训练;运动注意事项包括运动时机在骨折完全愈合经康复训练达一定强度平衡能力后经医生评估再恢复运动,运动选择低冲击力运动并运动前后充分热身拉伸。
一、恢复期保养
(一)伤口护理
1.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按照医生嘱咐定期换药,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若有异常及时就医。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婴儿皮肤娇嫩,换药时要格外轻柔,避免损伤皮肤;老年人伤口愈合相对较慢,更要注意预防感染。
2.避免伤口接触水,洗澡时可采用防水敷料保护伤口,待伤口完全愈合后再正常沾水。
(二)休息与体位
1.休息时尽量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休息时都应保持正确体位,儿童活泼好动,家长要注意看护,避免患肢过度下垂。
2.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减少踝关节的负重。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上班族长时间站立工作,要适当增加休息次数;老年人活动量相对较少,但也需注意避免久坐久站。
二、康复训练
(一)早期康复(术后1-2周)
1.踝泵运动:患者平卧或坐姿,缓慢勾起脚尖,尽力使脚尖朝向自己,然后缓慢下压,尽量将脚尖向下伸展,一组10-20次,每天3-4组。儿童进行踝泵运动时,家长可辅助引导,帮助其正确完成动作;老年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运动幅度和频率。
2.小腿肌肉等长收缩:患者伸直腿部,用力绷紧小腿肌肉,保持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20次,每天3-4组。此运动有助于预防肌肉萎缩,不同年龄患者都可进行,但要注意力度适中。
(二)中期康复(术后2-6周)
1.踝关节屈伸训练:在无痛范围内,借助弹力带或家人辅助进行踝关节的屈伸活动,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儿童康复训练需在家长和康复师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用力;老年人要缓慢进行,防止发生意外。
2.平衡训练:可坐在椅子上,双脚交替踩地,或站在平衡垫上进行单腿站立训练,每次30-60秒,每天2-3次。平衡训练有助于恢复踝关节的平衡功能,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运动员康复时可加强平衡训练强度,以尽快恢复运动能力。
(三)后期康复(术后6周以上)
1.步态训练:在平坦地面上进行步行训练,注意保持正确步态,先慢走,逐渐增加速度和距离。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步态训练时要特别注意足部感觉,防止受伤;肥胖人群要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加重踝关节负担。
2.力量强化训练:进行提踵训练,双脚后跟慢慢抬起,尽量将身体向上提起,然后缓慢放下,一组10-15次,每天3-4组。还可进行跳绳等低冲击力的运动,增强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但要根据自身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运动难度。
三、运动注意事项
(一)运动时机
在踝关节骨折完全愈合,经过康复训练达到一定强度和平衡能力后,可逐渐恢复运动。一般骨折后3-6个月左右,需经过医生评估后再考虑恢复运动。儿童骨骼生长发育快,但恢复运动也需遵循医生指导;老年人恢复运动更要谨慎,评估要更严格。
(二)运动选择
1.选择低冲击力的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等,避免跑步、跳跃等对踝关节冲击力大的运动。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可根据自身喜好选择合适运动,例如上班族可选择游泳作为康复运动,既能锻炼又不加重关节负担。
2.运动前要充分热身,活动踝关节及周围肌肉,运动后要进行拉伸放松,减少肌肉酸痛和损伤风险。对于有既往病史的患者,如曾有踝关节扭伤史,运动前热身和运动后放松更为重要,可降低再次受伤的几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