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需评估身体状况包括年龄、全身病史及口腔局部情况,保持口腔清洁,炎症期先抗炎;术后要护理伤口,注意咬合棉球、口腔清洁和观察伤口,饮食温凉细软,适当休息,避免不良习惯;禁忌急性炎症期、月经期、妊娠期、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及长期服用特殊药物时拔牙。
一、术前注意事项
1.身体状况评估
年龄因素:儿童拔智齿时,需考虑其生长发育情况,儿童智齿萌出相对较晚,若不是必要情况,尽量避免过早拔除。青少年拔智齿则要关注其身体对手术的耐受能力,一般身体发育基本成熟后相对更适宜。
全身病史: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高血压,需将血压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因为手术可能会引起应激反应,导致血压波动,增加心脑血管意外风险;有糖尿病的患者,要保证血糖控制在较好水平,血糖过高会影响伤口愈合,易引发感染等并发症;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需提前告知医生,进行相关凝血功能检查及评估,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
2.口腔局部情况
术前要保持口腔清洁,可通过刷牙等方式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等,但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牙龈等组织。若口腔局部有炎症,如智齿周围牙龈红肿、疼痛等,需先进行抗炎治疗,待炎症缓解后再考虑拔牙,否则可能导致炎症扩散等不良后果。
二、术后注意事项
1.伤口护理
咬合棉球:拔牙后医生会放置咬合棉球,一般需咬紧30-40分钟后吐出,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要注意遵循医生嘱咐的咬合时间,不可过早或过晚吐出,以免影响止血效果。
口腔清洁:术后24小时内不宜刷牙漱口,防止破坏血凝块引起出血。24小时后可使用温和的漱口水轻轻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减少细菌滋生,但漱口时力度要轻柔。
观察伤口:注意观察拔牙创口的情况,正常情况下拔牙后创口会逐渐愈合,若出现明显疼痛加剧、出血不止(如唾液中持续有较多鲜血)、创口有异味、肿胀明显加重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复诊。
2.饮食注意
食物温度与质地:术后应进食温凉、细软的食物,避免过热食物导致血管扩张引起出血,也不宜食用过硬、过粗糙的食物,以免刺激伤口。例如可以选择米粥、软面条、蒸蛋等食物。
进食时间:拔牙后麻药效果消退后即可适当进食,但要注意进食方式,避免用患侧咀嚼。
3.活动与休息
休息:术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休息时可采取半卧位,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
避免不良习惯:不要频繁舔舐伤口或用手指触摸创口,以免引起感染或破坏血凝块。同时要避免吸烟、饮酒,因为吸烟会影响创口愈合,饮酒可能与术后服用的药物(若有)发生不良反应,且酒精会扩张血管,增加出血风险。
三、禁忌情况
1.急性炎症期禁忌:在智齿周围牙龈急性炎症期,如出现明显红肿热痛、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时,禁忌拔牙,此时拔牙会导致炎症扩散,加重病情,应先进行抗炎治疗。
2.月经期禁忌:女性在月经期时,身体凝血功能会有一定变化,此时拔牙可能导致出血较多,且月经期女性身体抵抗力相对较低,拔牙后感染风险增加,所以月经期应禁忌拔智齿。
3.妊娠期禁忌:妊娠期前3个月拔牙可能会引起宫缩,导致流产;妊娠期后3个月拔牙也可能诱发早产,所以妊娠期一般禁忌拔智齿,若必须拔牙,需在妊娠4-6个月期间,且要充分评估后谨慎进行。
4.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禁忌:患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如心力衰竭处于急性发作期、严重心律失常且未得到有效控制等情况时,禁忌拔智齿,因为手术刺激可能会加重心肺功能不全的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5.长期服用特殊药物禁忌: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如阿司匹林等,拔牙前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药物或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否则随意拔牙可能导致出血难以控制;正在服用某些免疫抑制剂等特殊药物的患者,拔牙后感染风险可能增加,需在医生评估后谨慎决定是否拔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