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骨肉瘤是起源于软骨细胞或向软骨细胞分化间叶细胞的恶性骨肿瘤好发于骨盆等部位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病病理分型包含中央型周围型等四类临床表现有局部疼痛肿块、关节功能障碍及晚期全身症状等诊断通过影像学检查与病理活检进行治疗以手术为主放疗化疗为辅特殊人群中儿童治疗需考量对生长发育影响老年要评估全身状况权衡治疗利弊。
一、定义
软骨肉瘤是起源于软骨细胞或向软骨细胞分化的间叶细胞的恶性骨肿瘤,是常见的骨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与遗传因素、基因突变等多种因素相关,好发于骨盆、股骨、肱骨、胫骨等部位,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多见于成年人。
二、病理分型
1.中央型软骨肉瘤:起源于骨髓腔内的软骨细胞,好发于长骨骨干或干骺端,肿瘤主要位于骨内,向周围骨组织浸润生长。
2.周围型软骨肉瘤:起源于骨表面的软骨膜或骨膜下的结缔组织,肿瘤主要向骨外生长,形成软组织肿块,常侵犯骨皮质。
3.去分化软骨肉瘤:由低级别软骨肉瘤和高级别肉瘤成分组成,恶性程度较高,预后相对较差。
4.透明细胞软骨肉瘤:较为少见,肿瘤细胞富含糖原,呈透明细胞形态,好发于长骨的骨骺端,多见于青少年。
三、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早期多表现为局部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间歇性隐痛逐渐加重为持续性剧痛;随着肿瘤生长可触及局部肿块,肿块质地较硬,活动度差,部分患者可伴有压痛。
2.功能障碍:肿瘤累及关节部位时,可影响关节的正常活动,导致肢体活动受限,如膝关节部位的软骨肉瘤可引起行走困难等。
3.全身表现:晚期患者可能出现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若肿瘤发生转移,还会出现转移部位相应的症状,如肺转移时可出现咳嗽、咯血等。
四、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发现骨内的溶骨性或成骨性病变,病变区域可见钙化影,骨皮质可能出现破坏、膨胀等表现。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骨皮质破坏程度以及周围软组织肿块情况,有助于准确判断肿瘤范围。
MRI检查:对软组织的显示效果更佳,可明确肿瘤与周围血管、神经等组织的关系,有助于制定手术方案。
2.病理活检:是确诊软骨肉瘤的金标准,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肿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观察肿瘤细胞形态、结构等以明确诊断。
五、治疗方式
1.手术治疗:是软骨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原则是尽可能广泛切除肿瘤组织,根据肿瘤部位、大小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局部切除术、瘤段切除术等,对于一些早期局限的软骨肉瘤,完整切除肿瘤有治愈的可能。
2.放疗:对于无法手术切除或术后复发的软骨肉瘤患者,放疗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起到控制肿瘤生长、缓解症状的作用,但放疗可能会引起放射性皮炎、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3.化疗:软骨肉瘤对化疗的敏感性相对较低,一般不作为首选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对于高级别去分化软骨肉瘤等恶性程度较高的情况,可考虑联合化疗,常用的化疗药物有阿霉素等,但化疗也会带来如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软骨肉瘤的治疗需充分考虑对骨骼生长发育的影响。手术时应尽量保留正常的骨组织和生长板,以减少对患儿未来生长的影响;化疗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需谨慎评估,避免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和重要脏器功能,同时要密切监测儿童的生长指标和身体状况。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在诊断时需综合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全身状况以确定是否能耐受手术等治疗。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后恢复可能较慢,需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和监测,注意预防术后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同时,老年患者对化疗等治疗的耐受性较差,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权衡治疗的获益与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