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分急性和慢性,急性胆囊炎有右上腹渐加重至持续绞痛可放射、恶心呕吐食欲减、部分发热、少数黄疸等症状;慢性胆囊炎有右上腹反复发作隐痛胀痛、消化不良腹胀嗳气等,部分无明显特异症状体检发现。
胆囊炎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其症状有所不同:
一、急性胆囊炎
1.腹痛
多为右上腹疼痛,开始时疼痛可为间歇性钝痛或胀痛,随后会逐渐加重至呈持续性绞痛。疼痛常可放射至右肩部、肩胛部或背部。这种疼痛的发生与胆囊炎症刺激周围组织、胆囊收缩等因素有关。例如,进食油腻食物后可能诱发急性胆囊炎发作,因为油腻食物会刺激胆囊收缩,加重炎症刺激导致疼痛加剧。在年龄方面,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中老年人相对更常见一些,女性发病率可能略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激素等因素有关。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类似,但部位可能不太典型,这与胆囊的解剖位置以及炎症扩散等因素有关。
2.消化道症状
多数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这是因为胆囊炎症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道的反射性反应。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能会呕吐出胆汁。例如,在急性胆囊炎发作时,胃肠道受到炎症影响,蠕动和消化功能紊乱,导致恶心、呕吐发生。对于儿童来说,出现恶心、呕吐时需要特别注意与其他儿科常见疾病鉴别,比如肠道感染等,但急性胆囊炎引起的恶心、呕吐往往与右上腹疼痛相关联。
还可能有食欲减退的表现,患者不想进食,这是由于胆囊功能受损,影响了对脂肪等食物的消化,从而导致食欲下降。
3.发热
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一般在38℃左右,若炎症较重,体温可升高至39℃甚至更高。发热是机体对炎症的一种全身性反应,是免疫系统在对抗胆囊内的炎症病原体等因素。例如,当胆囊内存在细菌感染引发炎症时,身体的免疫细胞被激活,释放炎性介质,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出现发热。儿童患急性胆囊炎时,发热可能相对较急,需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因为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热可能更容易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所以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
4.黄疸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轻度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这是因为胆囊炎症累及胆总管,引起胆总管梗阻,导致胆红素排泄受阻,逆流入血,从而出现黄疸。例如,炎症导致胆总管水肿、狭窄,影响胆汁的正常排出,使得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出现黄疸表现。
二、慢性胆囊炎
1.腹痛
腹痛症状不如急性胆囊炎典型,多为右上腹隐痛或胀痛,可反复发作。疼痛程度一般相对较轻,但在进食油腻食物后,由于胆囊需要收缩来排泄胆汁帮助消化油腻食物,而炎症的胆囊收缩功能异常,会导致疼痛发作或加重。例如,患者可能在进食一顿油腻大餐后,出现右上腹的隐痛不适,这种疼痛可能持续一段时间。年龄方面,各个年龄段都可能有慢性胆囊炎患者,生活方式上,长期高脂饮食、肥胖等人群患慢性胆囊炎的风险相对较高,女性相对男性可能更易患慢性胆囊炎,可能与激素等因素有关。
疼痛也可放射至背部等部位,但放射痛的程度一般比急性胆囊炎轻。
2.消化道症状
患者常伴有消化不良的表现,如腹胀、嗳气等。这是由于胆囊慢性炎症影响了胆汁的正常分泌和排泄,进而影响了整个消化道的消化功能。例如,胆汁分泌不足会导致食物中的脂肪等难以被充分消化,在胃肠道内发酵、产气等,引起腹胀、嗳气等症状。对于儿童慢性胆囊炎患者,消化不良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受到影响,所以需要关注儿童的饮食结构和消化情况,必要时进行相应的调理。
部分患者也可能出现恶心等症状,但一般程度较轻。
3.其他表现
有些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特异性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胆囊有炎症相关表现。比如通过B超检查发现胆囊壁增厚、毛糙等慢性炎症的影像学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