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及特殊人群治疗注意事项。一般治疗需调整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规律、避免刺激及保证充足作息;药物治疗有抑制胃酸分泌(质子泵抑制剂、H受体拮抗剂)、保护胃黏膜(铋剂、弱碱性抗酸剂)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时的四联根除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治疗各有注意事项,需根据自身情况谨慎用药。
一、一般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方面:规律进食,避免过饱或过饥,减少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咖啡、浓茶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胃酸分泌,加重胃溃疡症状。例如,长期大量摄入辛辣食物会损伤胃黏膜屏障,不利于溃疡愈合。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饮食要求也有差异,儿童应保证营养均衡且易于消化的食物摄入,避免食用成人化的刺激性食物;老年人则需注意食物的软硬度,防止因咀嚼不充分加重胃肠负担。
作息方面: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长期熬夜会影响身体的生物钟,干扰胃肠的正常蠕动和胃酸分泌节律,不利于胃溃疡的恢复。对于女性,经期前后更要注意作息规律,因为激素变化可能会影响胃肠功能;男性若有长期加班等生活方式,需尽量调整以保证充足休息。
二、药物治疗
抑制胃酸分泌药物: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通过抑制胃壁细胞上的质子泵,减少胃酸分泌,为溃疡愈合创造良好的酸性环境。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质子泵抑制剂能有效降低胃酸水平,促进胃溃疡愈合,一般疗程为4-8周。
H受体拮抗剂:像雷尼替丁等,通过阻断胃壁细胞上的H受体,抑制基础胃酸分泌和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其疗效相对质子泵抑制剂稍弱,但对于一些轻中度胃溃疡患者也有一定治疗作用。
保护胃黏膜药物:
铋剂:例如枸橼酸铋钾,在胃内形成保护膜,覆盖溃疡面,防止胃酸、胃蛋白酶等对溃疡黏膜的侵蚀,还能促进黏膜修复和溃疡愈合,同时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弱碱性抗酸剂:如铝碳酸镁,可中和胃酸,短暂缓解疼痛症状,并且能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屏障。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如果胃溃疡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需要进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通常采用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两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疗程一般为10-14天。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显著降低胃溃疡的复发率。不同年龄人群对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耐受性和反应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患者在治疗时需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和儿童的体重等因素来调整药物剂量;老年人则要关注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与其他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
三、特殊人群胃溃疡治疗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胃溃疡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治疗时需格外谨慎。药物选择上要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优先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且有效的药物。同时,要密切关注儿童的饮食和营养状况,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良好的营养支持有助于溃疡愈合。
老年人:老年人胃溃疡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药物治疗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例如,一些治疗胃溃疡的药物可能会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或者与心血管疾病用药产生不良反应。老年人的胃酸分泌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在选择抑制胃酸分泌药物时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剂量。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患胃溃疡时,药物选择需非常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一般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如必要时可选用对胎儿相对安全的抗酸剂等,但仍需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使用,根据病情权衡利弊来决定治疗方案。
哺乳期女性:哺乳期女性患胃溃疡用药时,要考虑药物是否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有些药物可能会对婴儿产生不良影响,所以需要在医生评估后选择既能治疗胃溃疡又对婴儿影响最小的药物,必要时可能需要暂停哺乳或调整用药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