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分别有相应症状,治疗包括非手术和手术,非手术有休息姿势调整、物理治疗(牵引、按摩推拿、热敷、理疗)、药物治疗,手术有适应证及前路、后路等方式。
一、颈椎病的症状
(一)神经根型颈椎病
多因单侧或双侧脊神经根受刺激或受压所致,症状表现为与受累神经根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患者常出现颈肩背部疼痛,可向上肢放射,皮肤可有麻木、过敏等感觉异常,同时上肢肌力下降,手指动作不灵活,严重时可出现持物坠落现象,腱反射方面可能会有异常改变,如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等亢进或减弱等情况,在年龄较大、长期伏案工作等人群中较为常见,长期不良姿势会增加神经根受压风险。
(二)脊髓型颈椎病
是由于颈椎退变结构压迫脊髓或压迫供应脊髓的血管所致,症状较为复杂,可出现四肢感觉障碍,如肢体麻木、疼痛等,运动障碍表现为行走困难,步态不稳,有踩棉花感,上肢精细动作笨拙,如拿筷子、系纽扣等困难,还可能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如尿频、尿急、排尿困难或大小便失禁等,多见于中老年人,既往有颈椎外伤史或颈椎退变严重者更易发病。
(三)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因颈椎退变刺激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导致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多样,可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头痛、头晕、视物模糊、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等,也可出现交感神经抑制症状,如头晕、眼花、流泪、鼻塞、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等,这类患者年龄跨度较广,生活方式如长期低头看手机、伏案工作等可能诱发。
(四)椎动脉型颈椎病
由于椎动脉受压迫或刺激,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主要症状是眩晕,多在头部活动时发作,如转头、仰头等,可伴有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视力障碍,如视力模糊、复视等,该型患者中长时间颈部不良姿势者较多见。
二、颈椎病的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1.休息与姿势调整:适当休息,避免长时间低头等不良姿势,对于长期伏案工作人群,建议定时起身活动颈部,年龄较大者更应注意保持正确坐姿和站姿,以减轻颈椎负担。
2.物理治疗
牵引治疗:通过牵引装置拉开颈椎间隙,减轻对神经根、脊髓等的压迫,适用于神经根型等部分类型颈椎病患者,但脊髓型颈椎病一般不建议牵引治疗,不同年龄、病情的患者牵引重量和牵引时间需个体化调整。
按摩推拿:由专业人员进行颈部按摩推拿,可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但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慎用按摩推拿,避免加重脊髓损伤,不同年龄人群耐受程度不同,需由专业医生操作。
热敷:利用热效应促进颈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可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等,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各年龄人群均可使用,但要注意温度和时间控制。
理疗:如超短波理疗、红外线理疗等,可改善颈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辅助缓解颈椎病症状,不同年龄患者均可进行理疗,但需注意理疗设备的参数设置符合患者情况。
3.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如年龄较大患者需注意药物对胃肠道等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胃肠道刺激较小的药物剂型,或同时采取保护胃肠道措施;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等也可用于神经根型等颈椎病患者,儿童禁用某些神经毒性药物,需严格遵医嘱。
(二)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对于脊髓型颈椎病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剧烈经长期非手术治疗无效且影响生活工作者、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非手术治疗无效且频繁发作眩晕等症状者等,需考虑手术治疗,不同年龄患者手术风险和预后不同,需综合评估。
2.手术方式:包括前路手术、后路手术等,具体手术方式根据患者病情而定,手术目的是解除神经脊髓等的压迫,不同手术方式有其相应的特点和适用情况,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