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是否需拔掉视情况而定,位置正常且有正常咬合、无临床症状的可不拔,萌出位置不正、反复引起冠周炎、已引起邻牙病变的则需拔,前者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有关,后者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相关。
一、不需要拔掉的情况
1.位置正常且有正常咬合的智齿
年龄因素:对于青少年或年轻成年人,如果智齿萌出位置正常,与对颌牙能够形成正常的咬合关系,没有食物嵌塞等问题。从牙列的整体功能角度考虑,这样的智齿可以保留。例如,部分人群的智齿萌出方向正确,与邻牙之间的接触关系良好,能够正常行使咀嚼功能,就不需要拔除。
生活方式:一些生活方式较为规律、口腔卫生维护良好的人,智齿虽然萌出,但没有引发任何不适症状,也没有对周围组织造成不良影响,这种情况下智齿可以保留。比如,一位注重口腔清洁,每天认真刷牙、使用牙线的人,其智齿周围的牙龈组织没有炎症,牙齿也没有龋坏等问题,就可以考虑保留智齿。
2.没有临床症状的智齿
病史情况:如果患者既往没有智齿相关的疼痛、肿胀等病史,智齿本身也没有出现龋坏、松动等问题,那么可以观察,不一定需要拔除。例如,一位患者从来没有因为智齿出现过口腔不适,通过口腔检查发现智齿萌出位置相对正常,周围组织无异常,这种情况下可以暂时保留智齿,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监测智齿的情况。
二、需要拔掉的情况
1.智齿萌出位置不正
年龄因素: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当智齿萌出位置不正时,如近中阻生、远中阻生、水平阻生等。近中阻生的智齿会向前倾斜生长,挤压前面的邻牙,导致前面的邻牙容易发生龋坏,而且这种阻生的智齿与邻牙之间容易积存食物残渣,不易清洁,长期下去会引发邻牙的牙周炎等问题。对于不同年龄的人,只要发现智齿萌出位置不正,都需要考虑拔除。例如,儿童时期发现智齿萌出位置不正,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在合适的时机进行评估是否需要拔除;成年人发现智齿位置不正,更需要及时处理,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周围组织的适应性可能变差,问题可能会逐渐加重。
生活方式:如果生活方式导致口腔卫生维护相对困难,比如经常食用粘性较大的食物,容易在口腔内残留,而智齿位置不正时,残留的食物更难清洁,这种情况下位置不正的智齿更需要拔除。例如,一位喜欢吃糖果、口香糖等粘性食物的人,智齿位置不正,就更容易引发智齿周围的炎症等问题,应该考虑拔除。
2.反复引起冠周炎的智齿
病史情况:如果智齿经常引起冠周炎,即智齿周围的牙龈组织反复出现红肿、疼痛、化脓等症状。由于冠周炎的反复发作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张口受限、吞咽困难等,这种情况下通常需要拔除智齿。例如,患者有过多次智齿冠周炎发作的病史,每次发作都需要就医治疗,严重影响了日常的进食和睡眠等生活方式,就应该果断拔除智齿,以避免反复的炎症发作对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3.已引起邻牙病变的智齿
年龄因素:当智齿导致邻牙出现龋坏、吸收等病变时,无论年龄大小都需要拔除。对于儿童,如果智齿引起邻牙的问题,可能会影响邻牙的正常发育,更需要及时处理;成年人的邻牙如果因为智齿受到损害,拔除智齿可以阻止病变进一步发展,保护邻牙的健康。例如,儿童的智齿导致前面的恒牙出现龋坏,若不及时拔除智齿,龋坏可能会继续发展,影响恒牙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成年人的智齿使邻牙出现牙槽骨吸收,导致邻牙松动等问题,拔除智齿是必要的治疗措施。
生活方式:如果生活方式导致口腔健康状况本身较差,比如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使得口腔内环境不利于牙齿健康,当智齿引起邻牙病变时,更需要尽快拔除智齿,改善口腔健康状况。例如,一位长期吸烟的人,其智齿导致邻牙龋坏,由于吸烟会影响口腔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不利于牙齿病变的恢复,所以更应该及时拔除智齿来解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