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体征有突然发作中上腹或左上腹持续性剧痛等腹痛、发病后多现恶心呕吐且呕吐后腹痛不缓解、轻症中度发热重症高热、腹部压痛及肠鸣音变化等且重症有移动性浊音、Grey-Turner征或Cullen征;诊断方法包括实验室检查血清淀粉酶等指标及重症相关指标变化、影像学超声可筛查、CT是重要标准MRI可替代,还有Ranson评分和APACHEⅡ评分评估病情;特殊人群中儿童症状不典型需综合判断,老年人可能合并基础疾病表现不典型,妊娠期诊断需权衡影像学对胎儿影响优先选超声并监测母婴情况。
一、体征
1.症状表现:
腹痛:多为突然发作的中上腹或左上腹持续性剧痛或刀割样疼痛,可向腰背部放射,进食后加重,弯腰或前倾体位可能稍缓解,轻症患者腹痛持续数天可缓解,重症患者腹痛持续时间较长且进行性加重。
恶心、呕吐:多数患者发病后出现,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呕吐胆汁,呕吐后腹痛无明显缓解。
发热:轻症胰腺炎可有中度发热,一般38℃左右,重症胰腺炎可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多因炎症吸收或感染引起。
2.腹部体征:
腹部压痛:轻症胰腺炎患者可有上腹轻压痛,无腹肌紧张;重症胰腺炎患者腹部压痛明显,伴有腹肌紧张、反跳痛等腹膜刺激征,提示存在胰腺坏死、腹膜炎等情况。
肠鸣音变化:轻症胰腺炎患者肠鸣音可正常或稍减弱,重症胰腺炎患者肠鸣音明显减少或消失,提示可能存在肠麻痹。
其他体征:重症胰腺炎患者可能出现移动性浊音阳性,提示有腹腔积液;部分患者可出现Grey-Turner征(腰部、季肋部和下腹部皮肤出现蓝-绿-棕色大片瘀斑)或Cullen征(脐周皮肤青紫),多见于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二、诊断方法
1.实验室检查:
血清淀粉酶:发病后2-12小时开始升高,48小时后开始下降,持续3-5天,血清淀粉酶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可辅助诊断胰腺炎,但需注意腮腺炎、消化性溃疡穿孔等疾病也可引起淀粉酶升高。
血清脂肪酶:升高时间稍晚于血清淀粉酶,但持续时间长,对于就诊较晚的患者诊断价值较高,血清脂肪酶>正常上限3倍有诊断意义。
其他指标:重症胰腺炎患者可出现血糖升高、血钙降低(血钙<2mmol/L提示预后不良)、血尿素氮或肌酐升高、C反应蛋白(CRP)明显升高等,CRP>150mg/L提示胰腺坏死。
2.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简便易行,可作为首选筛查方法,能发现胰腺肿大、胰周渗出、胆道结石等情况,但受肠气干扰影响较大。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诊断胰腺炎的重要标准,能清晰显示胰腺形态、有无坏死、胰周及腹腔渗出情况等,根据CT分级可评估胰腺炎严重程度,如A级为正常胰腺,E级为胰腺坏死合并胰周广泛渗出等。
磁共振成像(MRI):对胰腺坏死的诊断价值与CT相似,可用于对对比剂过敏或病情不适合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
3.临床评分系统:
Ranson评分:通过入院时和入院48小时内的多项指标(如年龄、血糖、血钙、血细胞比容下降、氧分压等)进行评分,用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评分≥3分提示重症胰腺炎。
APACHEⅡ评分:从急性生理学、年龄、慢性健康状况三方面进行评分,分值越高病情越重,对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胰腺炎症状常不典型,可能以腹痛、呕吐为主要表现,需结合病史、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且儿童对病情变化耐受性差,诊断时需密切关注病情进展。
老年人:老年人胰腺炎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腹痛可能较轻,需仔细评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避免漏诊或误诊。
妊娠期:妊娠期胰腺炎诊断较困难,需权衡影像学检查对胎儿的影响,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检查方法,如超声等,并密切监测母婴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