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治疗有皮肤清洁、饮食调整、生活习惯改善;药物治疗分外用(维A酸类、过氧苯甲酰、抗生素类)和口服(抗生素、异维A酸等);物理治疗有光动力、红蓝光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女性、男性痤疮治疗各有注意要点。
一、一般治疗
1.皮肤清洁
选择温和的洁面产品,每日清洁面部1-2次,有助于去除皮肤表面多余的油脂、灰尘和细菌,但要注意避免过度清洁,以免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对于儿童痤疮患者,应选择儿童专用的温和洁面产品,避免刺激皮肤。
油性皮肤者可适当增加清洁次数,但需注意方法,动作要轻柔,防止损伤皮肤。
2.饮食调整
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如糖果、油炸食品等,因为高糖饮食可导致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升高,刺激皮脂腺分泌油脂,从而加重痤疮;高脂饮食会增加皮脂分泌。例如,研究发现,高糖饮食人群痤疮发病风险可能增加。对于青少年痤疮患者,应引导其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减少此类食物的摄取。
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保证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充足供应,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代谢功能。
3.生活习惯
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一般成年人建议7-8小时的睡眠时间,睡眠不足会影响内分泌系统,导致激素失衡,进而诱发或加重痤疮。对于学生等熬夜较多的人群,应尽量调整作息时间。
减少压力,长期的高压力状态会使体内激素水平紊乱,不利于痤疮的恢复。可通过适当的运动、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
二、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
维A酸类:如维A酸乳膏等,可改善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溶解微粉刺和粉刺,还具有抗炎作用。但使用时可能会出现局部刺激症状,如红斑、脱屑等,应从低浓度开始使用,且避免用于眼部周围等皮肤薄嫩部位。对于儿童,使用维A酸类药物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密切观察皮肤反应。
过氧苯甲酰:具有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抗炎及轻度溶解粉刺作用。可缓慢释放新生态氧和苯甲酸,对皮肤有一定刺激性,可引起皮肤干燥、脱屑等,敏感皮肤者慎用。
抗生素类:如红霉素软膏、克林霉素凝胶等,适用于炎症较重的痤疮。但要注意避免长期使用导致细菌耐药,一般短期使用。
2.口服药物
抗生素:如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等),可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但需注意四环素类药物8岁以下儿童禁用,因为可能会影响牙齿和骨骼发育。对于成人痤疮患者,使用时要遵循医嘱,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等。
异维A酸:适用于严重的结节囊肿型痤疮等。但异维A酸有致畸作用,育龄期男女服药期间及停药后3个月内应严格避孕,且可能会引起皮肤干燥、口唇干裂等不良反应,需在医生严密监测下使用。
三、物理治疗
1.光动力治疗
利用光敏剂结合光照,破坏痤疮丙酸杆菌及减轻炎症反应。适用于中度至重度痤疮。治疗过程中可能会有局部红肿等反应,治疗后要注意防晒。
2.红蓝光治疗
蓝光可杀灭痤疮丙酸杆菌,红光具有抗炎作用。红蓝光治疗相对安全,不良反应较少,可用于轻、中度痤疮的辅助治疗。治疗后皮肤可能会有轻度发红,一般可自行消退。
四、特殊人群痤疮治疗注意事项
1.儿童痤疮
儿童痤疮多为轻度,一般不主张过早使用强效药物。以一般治疗为主,如注意皮肤清洁、调整饮食等。若病情需要使用药物,应选择儿童适用的温和药物,并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密切观察皮肤变化和全身反应。
2.女性痤疮
女性痤疮可能与月经周期、激素水平变化等有关。在治疗时要考虑月经周期等因素,若伴有月经不调等情况,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内分泌情况,在治疗痤疮的同时兼顾内分泌的调整。
3.男性痤疮
男性痤疮的治疗原则与一般人群类似,但要注意其雄激素水平相对较高,皮脂腺分泌可能更旺盛,治疗过程中要关注油脂分泌情况,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