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骨髓炎局部有红肿热痛、窦道形成及死骨排出等表现全身可出现发热、消瘦乏力等症状儿童患者可影响骨骼生长发育老年人愈合能力弱且易合并基础疾病特殊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吸烟酗酒者不利于康复既往有急性骨髓炎病史未彻底治疗易转慢性有基础疾病病史者易致慢性骨髓炎不易治愈。
红肿热痛:慢性骨髓炎患者局部常出现红肿现象,皮肤温度较周围正常组织升高,有明显疼痛感觉。这是因为炎症持续刺激局部组织,导致血管扩张、充血,炎性介质释放引起疼痛等表现。例如,长期不愈合的伤口周围皮肤发红、肿胀,触摸时温度比正常皮肤高,按压有疼痛感。
窦道形成:皮肤表面会有窦道出现,窦道内会有脓性分泌物排出,部分患者的窦道可能会时好时坏,反复有脓液流出。窦道的形成是由于骨髓炎病灶内的感染物质不断排出,穿透皮肤形成通道。不同患者窦道的情况可能不同,有的窦道较浅,有的则较深,且窦道周围皮肤可能会有色素沉着、瘢痕形成等情况。
死骨排出:有时可以看到死骨排出,死骨一般为灰白色、块状物质。死骨是因为局部血供障碍等原因,部分骨质坏死形成。当死骨形成到一定程度,会通过窦道排出体外。
全身症状
发热:部分慢性骨髓炎患者会出现低热情况,体温一般在37.5℃-38℃左右,也有少数患者会出现间断性的中度发热。这是因为体内持续存在炎症反应,机体的免疫反应会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导致发热。比如一些慢性骨髓炎患者,会有每天午后低热的表现,第二天早晨体温又可恢复正常。
消瘦、乏力:由于长期慢性炎症消耗,患者可能会出现消瘦、乏力的症状。患者食欲可能受到一定影响,营养摄入不足,再加上炎症导致的能量消耗增加,从而出现体重下降、身体虚弱、容易疲劳等情况。例如,慢性骨髓炎患者可能原本体重正常,但随着病情发展,体重逐渐减轻,日常活动耐力下降,稍微活动就会感到乏力。
不同人群特点
儿童:儿童慢性骨髓炎可能会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因为儿童骨骼处于生长阶段,炎症如果累及骨骺等部位,可能导致肢体短缩、畸形等。例如,儿童长骨发生慢性骨髓炎,可能会出现患侧肢体较对侧短,或者骨骼发育畸形的情况。而且儿童对疼痛的表述可能不如成人清晰,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儿童肢体的红肿、活动情况等。
老年人:老年人慢性骨髓炎患者身体机能下降,愈合能力相对较弱。可能会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这会使病情更难控制。比如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慢性骨髓炎,由于糖尿病影响伤口愈合,骨髓炎也更易反复发作,治疗周期可能更长。老年人慢性骨髓炎患者在全身症状方面可能不如年轻人典型,发热等表现可能不明显,但局部窦道等情况可能存在,需要更细致地观察局部情况来诊断。
特殊生活方式人群:长期吸烟的慢性骨髓炎患者,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影响血管收缩,不利于局部炎症部位的血液供应,从而影响骨髓炎的愈合。而长期酗酒的患者,酒精会损害肝脏等器官,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和营养状态,也会对慢性骨髓炎的治疗和康复产生不利影响。例如,长期吸烟的慢性骨髓炎患者,其窦道愈合可能比不吸烟的患者更困难。
病史相关影响
既往有急性骨髓炎病史:如果患者既往有急性骨髓炎病史,没有得到彻底治疗,就容易转为慢性骨髓炎。在急性骨髓炎治疗不彻底的情况下,病灶内可能仍有残留的细菌,或者形成了死骨等病变,从而逐渐发展为慢性骨髓炎。例如,患者曾患急性骨髓炎,经过治疗后症状缓解,但未进行规范的后续复查和治疗,一段时间后出现慢性骨髓炎的相关表现。
有基础疾病的病史:如患者有糖尿病病史,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导致细菌感染不易控制,慢性骨髓炎就更易发生且难以治愈。或者患者有免疫缺陷性疾病病史,如艾滋病等,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对骨髓炎的抵抗力差,慢性骨髓炎的病情可能更严重,治疗也更复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