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长收缩训练适用于肱骨骨折早期骨折部位稳定且疼痛可耐受者,在骨折肢体肌肉放松时进行收缩舒张练习不引起关节活动;关节活动度训练早期一般骨折后1-2周左右经专业医护人员评估后成人及大龄儿童可进行,缓慢活动肩肘关节幅度小不明显疼痛为宜;助力关节活动度训练适用于年龄小力量弱或骨折后关节活动度恢复不佳者,他人帮助活动肩肘关节幅度渐增不疼痛为度;渐进性抗阻训练后期骨折愈合较好时成人及骨骼发育接近成熟青少年可进行,在关节活动度恢复较好基础上用辅助工具抗阻训练增强肌力;日常生活活动训练适用于骨折恢复中后期,进行穿衣洗漱进食等日常活动恢复生活自理能力促进上肢功能恢复;力量强化训练骨折完全愈合后各年龄段均可进行,用哑铃等进行肩关节前平举侧平举等训练增强上肢肌力恢复功能。
适用人群及情况:适用于肱骨骨折早期,无论年龄、性别,只要骨折部位稳定,疼痛可耐受即可进行。
具体方法:在骨折肢体肌肉放松的情况下,进行肌肉的收缩和舒张练习,但不引起关节活动。例如,患者可将手臂伸直,然后用力收缩上臂的肌肉,保持5-10秒,再放松,重复进行,每次可进行10-15次,每天3-4组。通过等长收缩训练,可以促进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
关节活动度训练(早期)
适用人群及情况:一般在骨折后1-2周左右,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需要更谨慎,由专业医护人员评估后进行,成人及大龄儿童在骨折部位有一定稳定性后可进行。
具体方法:缓慢地活动肩关节和肘关节,比如肩关节可以做前屈、后伸、内收、外展等动作,但幅度要小,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宜;肘关节可以做屈伸动作。每次每个方向活动5-10次,每天3-4组。这样可以防止关节粘连,维持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
助力关节活动度训练
适用人群及情况:对于年龄较小、力量较弱的患者,或者骨折后一段时间关节活动度恢复不佳的患者,可在他人帮助下进行。
具体方法:他人用适当的力量帮助患者活动肩关节和肘关节,协助患者完成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屈伸等动作,活动幅度逐渐增加,但要以患者不感到疼痛为度。例如,他人握住患者的手腕,缓慢帮助肘关节屈伸,每次每个方向活动8-12次,每天3-4组。通过助力训练,帮助患者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
渐进性抗阻训练(后期)
适用人群及情况:一般在骨折愈合较好,大约骨折后2-3个月左右,成人及骨骼发育接近成熟的青少年可进行,儿童需根据骨折愈合和骨骼发育情况由医生评估后进行。
具体方法:患者在关节活动度恢复较好的基础上,开始进行抗阻训练。可以使用弹力带等辅助工具,比如进行肩关节外展抗阻训练时,患者手持弹力带一端,另一端固定,然后用力外展肩关节,对抗弹力带的阻力,每次每组进行10-15次,每天3-4组。抗阻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促进骨折部位功能的恢复。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适用人群及情况:适用于骨折恢复中后期,各年龄段患者只要骨折基本愈合,能够进行日常活动相关训练即可。
具体方法:包括穿衣、洗漱、进食等日常活动。例如,穿衣时,患者用未受伤的手臂帮助受伤手臂穿上衣服,逐渐增加受伤手臂的参与度;洗漱时,用受伤手臂缓慢拿起洗漱用品等。通过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使患者逐步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同时进一步促进上肢功能的恢复。
力量强化训练
适用人群及情况:骨折完全愈合后,各年龄段患者均可进行,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训练强度。
具体方法:可以进行一些力量强化的练习,如使用哑铃进行肩关节的前平举、侧平举等训练。例如,手持适当重量的哑铃,进行肩关节前平举,每次每组10-12次,每天3-4组;侧平举时,手臂向身体两侧抬起,同样每组10-12次,每天3-4组。力量强化训练可以进一步增强上肢肌肉力量,恢复受伤手臂的功能,使其接近正常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