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非手术治疗包括改善不良姿势与习惯,儿童及青少年要保持正确读写姿势等,成年人避免长时间低头需定时活动颈部,老年人要避免弯腰驼背,女性孕期等需注意,长期缺乏运动者要增加有氧运动并避免寒冷潮湿环境,还有牵引、按摩推拿、热敷、理疗等物理治疗;手术治疗有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适应证,手术有风险术后需制动等,老年人及合并基础疾病者手术风险高术前要控制基础疾病评估全身状况。
一、非手术治疗
(一)改善不良姿势与习惯
1.对于不同年龄人群:
儿童及青少年:长期不正确的坐姿、睡姿易引发颈椎病,需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书包重量不宜过重,睡眠时选择合适高度的枕头,一般以8-15厘米为宜,能维持颈椎正常生理曲度。例如,小学生使用的书桌高度应与身高匹配,保证眼睛与书本保持33厘米左右距离。
成年人: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电脑是常见诱因,应定时改变姿势,每工作1小时左右起身活动颈部,做颈部伸展运动,如左右转动头部、前后点头等,每次3-5分钟。
老年人:颈椎退变基础上,更要避免长时间弯腰驼背,坐立时保持腰背挺直,可在腰部放置靠垫支撑腰椎,间接减轻颈椎压力。
2.性别方面: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女性可能因特殊生理期、孕期等情况更需注意,孕期随着体重增加,颈椎负担加重,要特别注意姿势调整。
3.生活方式影响及应对:长期缺乏运动人群易出现颈部肌肉力量薄弱,引发颈椎病,应增加有氧运动,如游泳,每周坚持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游泳时颈部在水中自然伸展,对颈椎有良好的锻炼和保护作用;避免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环境,寒冷会导致颈部肌肉痉挛,加重颈椎问题,可通过增添衣物、使用保暖设备等保持颈部温暖。
(二)物理治疗
1.牵引治疗:通过牵引装置拉开颈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脊髓的压迫。适用于轻中度颈椎病患者,牵引重量一般从3-5千克开始,根据患者耐受程度逐渐增加,牵引时间每次20-30分钟,每天1-2次。但脊髓型颈椎病牵引需谨慎,可能加重脊髓损伤。
2.按摩推拿:专业人员进行的按摩推拿可缓解颈部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按摩手法包括揉、按、捏、推等,每次按摩时间约15-20分钟,每周2-3次。但对于有严重椎间盘突出、颈椎不稳定等情况的患者,不当按摩可能导致病情加重,需由专业医生操作。
3.热敷:利用热传导原理,促进颈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可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温度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对于皮肤感觉减退的患者,要注意避免烫伤。
4.理疗:如红外线照射、超声波治疗等。红外线照射能改善颈部组织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超声波治疗可促进颈部损伤组织修复,每次理疗时间根据设备不同有所差异,一般10-15分钟。
二、手术治疗
(一)手术适应证
1.神经根型颈椎病:经保守治疗3-6个月无效,或症状进行性加重,出现肌肉无力、萎缩等情况;影像学检查显示神经根受压严重,如椎间盘突出明显、神经根粘连严重等。
2.脊髓型颈椎病:确诊后应尽早手术,因为脊髓长期受压会导致不可逆损伤,出现四肢麻木、无力、行走不稳、大小便失禁等症状时,需及时手术解除脊髓压迫。
3.椎动脉型颈椎病:经保守治疗无效,且有明显椎动脉受压症状,如频繁发作的眩晕,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经血管造影等检查明确椎动脉受压部位和程度适合手术者。
(二)手术风险及注意事项
手术存在一定风险,如出血、神经损伤、感染等。术后需严格制动,按照医生要求进行颈部固定,一般需要佩戴颈托2-3个月。同时要密切观察颈部感觉、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了解手术效果和颈部恢复情况。老年人及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患者,手术风险相对更高,术前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评估全身状况能否耐受手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