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术后需进行多方面护理,包括术后一般护理如体位与活动、伤口与引流管护理;饮食护理如术后早期及逐步过渡饮食;管道护理如胃肠减压管和尿管护理;并发症观察与护理如吻合口瘘和肠梗阻;还有针对不同人群的心理护理,要根据不同年龄患者特点进行相应护理及心理疏导。
一、术后一般护理
1.体位与活动
大肠癌术后患者麻醉清醒且生命体征平稳后可采取半卧位,以利于呼吸和腹腔引流,减轻腹壁张力,缓解疼痛。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患者,需由医护人员协助调整舒适体位并定时更换,避免局部长期受压。术后早期鼓励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如翻身、四肢屈伸等,术后1-2天可根据患者情况协助其在床上坐起,逐步过渡到床边站立、行走等活动,活动量应循序渐进,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调整,一般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宜。对于老年患者,活动时需注意安全,防止跌倒等意外发生。
2.伤口与引流管护理
密切观察手术切口情况,包括有无渗血、渗液,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若发现切口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对于腹腔引流管,要妥善固定,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扭曲、受压、堵塞,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等。不同年龄患者的引流情况观察重点略有不同,儿童患者因表达能力有限,需更细致观察引流管周围情况及引流液变化。老年患者则要注意引流管护理时动作轻柔,避免加重患者不适。
二、饮食护理
1.术后早期饮食
术后禁食禁饮,通过静脉补充营养,待肠道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可开始少量饮水,如无不适,逐渐过渡到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年龄较小的患儿术后饮食恢复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根据患儿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逐步添加。老年患者由于胃肠功能相对较弱,早期饮食过渡更要缓慢。
2.术后逐步过渡饮食
流质饮食适应1-2天后,可改为半流质饮食,如稀饭、面条等,再逐步过渡到软食、普食。饮食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鱼肉、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对于不同年龄患者,饮食的具体种类和量需调整,儿童患者要保证营养均衡以满足生长发育需求,老年患者则需考虑消化功能适当调整食物质地,避免过于粗糙、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三、管道护理(如有)
1.胃肠减压管护理
保持胃肠减压管通畅,观察引流物的量和性质,若引流物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固定好胃肠减压管,防止患儿玩耍时牵拉导致管道脱出等情况。老年患者护理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引起患者不适。
2.尿管护理
保持尿管通畅,防止尿管扭曲、受压,定期更换尿袋,观察尿液颜色、量、性质等。对于小儿患者,要选择合适的小儿尿管,注意尿管护理时的无菌操作,防止泌尿系统感染。老年患者因可能存在前列腺增生等问题,更要注意尿管护理,预防感染。
四、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1.吻合口瘘
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发热、腹痛、腹胀、腹部压痛及反跳痛等症状,若出现上述情况,高度怀疑吻合口瘘,需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不同年龄患者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患者可能出现哭闹不安等表现,老年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需仔细观察。
2.肠梗阻
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肠梗阻表现,一旦发现,及时协助医生进行处理。对于小儿患者,要注意观察其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老年患者由于胃肠蠕动相对缓慢,更要警惕肠梗阻的发生。
五、心理护理
1.不同人群心理特点
大肠癌术后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等心理。儿童患者可能因对疾病和治疗的不理解而产生紧张情绪,家长也会有焦虑不安的心理。老年患者可能担心疾病预后等问题。医护人员要根据不同人群的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如向患儿家长耐心解释病情和治疗过程,缓解家长焦虑;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