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非手术含姿势调整(日常工作生活及睡眠时注意姿势、选合适枕头)、物理治疗(牵引、按摩推拿、热敷、理疗等,各有要求)、运动疗法(颈部保健操、游泳等,不同情况有不同注意),手术适用于脊髓型等特定颈椎病且经非手术无效者,手术方式有前路和后路,需依病情由专业医生判断,手术有风险术后需康复护理。
一、非手术治疗
(一)姿势调整
日常工作生活中:对于长期伏案工作或低头看电子设备的人群,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维持同一不良姿势。例如,使用电脑时应使屏幕与眼睛保持水平,座椅高度要合适,让腰部得到充分支撑。对于儿童和青少年,要注意学校课桌和座椅的匹配,防止因姿势不良引发颈椎病,因为他们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不良姿势对颈椎的影响更为显著。
睡眠时:选择合适的枕头,枕头高度以一拳高(约10-15厘米)为宜,保持颈椎的生理曲度。侧卧时枕头高度应与肩宽一致,仰卧时枕头能填补颈部与床面的空隙。不同年龄人群对枕头的要求略有差异,老年人颈椎可能有退变,更需要合适的枕头来维持睡眠时的颈椎状态。
(二)物理治疗
牵引治疗:通过牵引装置拉开颈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等结构的压迫。适用于轻度颈椎病患者,但牵引的重量和时间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调整,一般牵引重量从3-5公斤开始,每次牵引时间15-30分钟,每天1-2次。孕妇、严重骨质疏松患者等不适合牵引治疗。
按摩推拿:专业的按摩推拿可以放松颈部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但按摩推拿要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操作,避免手法过重造成损伤。对于有脊髓型颈椎病症状(如四肢无力、行走不稳等)的患者,不建议盲目按摩推拿,因为不当按摩可能加重脊髓损伤。
热敷:利用热传递原理,促进颈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可以用热毛巾或热水袋热敷颈部,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对于皮肤感觉迟钝的老年人,要注意防止烫伤。
理疗:如红外线照射、超声波治疗等。红外线照射能深入组织内部,改善血液循环;超声波治疗可以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不同理疗方法有其各自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三)运动疗法
颈部保健操:包括颈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等动作,每个动作保持5-10秒,重复10-15次。例如,颈部前屈时尽量让下颌贴近胸部,后伸时尽量仰头,左右侧屈时耳朵尽量贴近肩部。对于患有严重颈椎病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应减少颈部保健操的强度和频率,待症状缓解后再逐步进行。
游泳:游泳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尤其是蛙泳和自由泳,在游泳过程中颈部处于自然伸展状态,能有效锻炼颈部肌肉,增强颈椎的稳定性。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人群可选择适合自己的游泳方式和强度,如儿童可以在家长陪同下进行浅水区的游泳活动。
二、手术治疗
(一)手术适应证
脊髓型颈椎病:出现进行性四肢无力、行走困难、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神经根型颈椎病:经过半年以上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症状严重、疼痛剧烈,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且影像学检查显示神经根受压明显者。
椎动脉型颈椎病:有反复眩晕发作,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椎动脉造影证实椎动脉有明显狭窄或闭塞者。
交感型颈椎病:症状严重,影响工作生活,经严格非手术治疗无效,且有明确的交感神经受压证据者。
(二)手术方式
前路手术:通过颈部前方切口,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增生的骨赘等,解除对脊髓或神经根的压迫,然后进行椎间融合等操作。适用于颈椎前路病变的患者。
后路手术:通过颈部后方切口,扩大椎管容积,解除对脊髓的压迫。适用于多节段颈椎病、椎管狭窄等情况的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影像学表现等由专业医生综合判断。手术存在一定风险,如感染、神经损伤等,术后需要进行康复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