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早期并发症包括休克(严重骨折如骨盆骨折等可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引发休克,儿童概率低、老年人风险高)、脂肪栓塞综合征(多发生于长骨骨干骨折如股骨干骨折,儿童及老年人情况有差异)、重要内脏器官损伤(如肋骨骨折致肺损伤、骨盆骨折致肝脾膀胱尿道直肠损伤等,儿童表现不典型、老年人易延误诊断)、重要周围组织损伤(如股骨髁上骨折等致血管损伤、上肢下肢骨折等致神经损伤、脊柱骨折脱位致脊髓损伤等,儿童及老年人有不同影响)、骨筋膜室综合征(多发生于前臂掌侧和小腿,因血肿和组织水肿致骨筋膜室内压增高,儿童表现不典型、老年人组织缺血坏死发展快)。
一、休克
发生情况:严重骨折,如骨盆骨折、股骨干骨折等,由于骨折端出血、软组织损伤出血以及剧烈疼痛等因素,可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从而引发休克。例如,骨盆骨折时,骨盆内的血管丰富,骨折后容易引起大量出血,进而导致休克。
特殊人群影响:儿童骨折相对成人发生休克的概率较低,但如果是严重的多发性骨折等情况也可能出现。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心脑血管功能减退等基础情况,骨折后发生休克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其机体代偿能力较差。
二、脂肪栓塞综合征
发生情况:多发生于长骨骨干骨折,尤其是股骨干骨折。骨折处髓腔内血肿张力过大,骨髓被破坏,脂肪滴进入破裂的静脉窦内,可引起肺、脑脂肪栓塞。临床表现为呼吸功能不全、发绀,胸部X线可见广泛性肺实变。
特殊人群影响:儿童骨骼的骨髓腔相对较大,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发生率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等问题,脂肪栓塞的发生机制可能也有一定差异,但总体来说,长骨骨折后都需警惕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发生。
三、重要内脏器官损伤
肺损伤:肋骨骨折可能损伤肺组织,导致气胸、血胸等。例如,肋骨骨折断端刺破胸膜、肺组织,可引起气胸、血胸,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等。
肝、脾破裂:暴力作用下的骨盆骨折等可能导致肝、脾破裂,引起腹腔内出血。如车祸导致的骨盆骨折,可能同时伤及肝或脾,出现腹痛、休克等表现。
膀胱、尿道损伤:骨盆骨折可能损伤后尿道,如耻骨骨折可能刺破尿道。会阴部骑跨伤可导致前尿道损伤。表现为排尿困难、血尿等。
直肠损伤:骶尾骨骨折可能刺破直肠,多见于严重的骶尾骨骨折情况,可出现肛门指诊带血等表现。
特殊人群影响:儿童各内脏器官相对娇嫩,骨折导致内脏损伤的表现可能不典型,需要更细致的检查来早期发现。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内脏器官的退变等情况,骨折后发生内脏损伤时,临床表现可能被骨折的疼痛等掩盖,容易延误诊断。
四、重要周围组织损伤
重要血管损伤:例如,股骨髁上骨折可能损伤腘动脉;胫骨上段骨折可伤及胫前或胫后动脉等。血管损伤可导致出血、肢体缺血坏死等严重后果。
周围神经损伤:例如,上肢骨折可能损伤臂丛神经等,下肢骨折可能损伤坐骨神经等。如腓骨颈骨折易损伤腓总神经,导致足下垂等表现。
脊髓损伤:多见于脊柱骨折、脱位,如颈椎骨折-脱位可能导致脊髓损伤,出现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括约肌功能障碍等。
特殊人群影响:儿童的周围神经、血管等相对较细,骨折时损伤的程度和表现可能与成人不同。老年人由于血管、神经可能存在退变,骨折后发生周围组织损伤的修复能力较差,且损伤后的恢复相对困难。
五、骨筋膜室综合征
发生情况:多发生于前臂掌侧和小腿。由于骨折部位的血肿和组织水肿,导致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压迫室内的神经、血管,引起相应区域的缺血、坏死等。常见于前臂双骨折、小腿骨折等情况。临床表现为患肢持续性剧烈疼痛、进行性加重,麻木,肤色苍白或发绀等。
特殊人群影响:儿童的骨筋膜室相对较松,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表现可能不如成人典型,但同样需要密切观察。老年人由于血液循环相对较慢,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后,组织缺血坏死的发展可能相对较快,需要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