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方案,非手术包括改善不良姿势与生活习惯、物理治疗(牵引、按摩推拿、热敷)、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肌肉松弛剂),手术适用于脊髓型等特定颈椎病且非手术无效时,手术方式有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方案选择综合病情、年龄等多因素儿童优先非手术中老年权衡。
一、非手术治疗方案
(一)改善不良姿势与生活习惯
对于长期伏案工作、低头看电子设备的人群,应定时改变姿势,一般建议每工作1小时左右就起身活动5-10分钟,做颈部伸展运动等。因为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会加重颈椎的负担,导致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等问题,进而引发颈椎病。例如,长期低头会使颈椎前屈肌群紧张,后伸肌群松弛,破坏颈椎的力学平衡。
睡眠时选择合适的枕头,枕头高度以仰卧时颈椎与床面保持水平,侧卧时与肩宽一致为宜。合适的枕头能维持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对于各年龄段人群都很重要,尤其是有颈椎病倾向或已经患病的人群,不合适的枕头会加重颈部不适。
(二)物理治疗
牵引治疗:通过牵引装置拉开颈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等结构的压迫。适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等情况,但牵引的重量、角度和时间需要根据个体情况由专业医生确定。例如,对于轻度颈椎间盘突出导致神经根受压的患者,适当牵引可缓解症状,但牵引过重可能会加重损伤。
按摩推拿:专业的按摩推拿可以放松颈部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但按摩推拿需要由经过正规培训的医生操作,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不恰当的按摩推拿可能会导致脊髓损伤,加重病情。比如,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经过适当的按摩推拿,能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
热敷:利用热传导原理,促进颈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可以用热毛巾、热水袋等进行热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对于因颈部肌肉劳损引起疼痛的患者,热敷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缓解方法,各年龄段人群均可采用,但要注意温度,避免烫伤。
(三)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具有抗炎、止痛作用,可缓解颈椎病引起的疼痛症状。但对于有消化道溃疡等病史的人群要慎用,因为这类药物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例如,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出现颈部疼痛时,可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
肌肉松弛剂:对于颈部肌肉紧张明显的患者,可使用肌肉松弛剂,如乙哌立松等。这类药物能缓解肌肉痉挛,改善颈部肌肉紧张状态,但使用时也需要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如肝肾功能等。
二、手术治疗方案
(一)手术适应证
脊髓型颈椎病:当脊髓受到明显压迫,出现四肢麻木、无力、行走不稳等症状,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手术治疗。例如,患者出现下肢踩棉花感,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经过3-6个月规范非手术治疗无效后,需考虑手术减压。
神经根型颈椎病:经过半年以上严格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症状进行性加重,如出现肌肉萎缩等情况时,可考虑手术。比如,神经根受压导致手部肌肉逐渐萎缩,影响手部精细动作时,应及时手术。
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非手术治疗无效,且有明显的椎动脉受压症状,如反复发作的眩晕等,可考虑手术。
(二)手术方式
前路手术:通过前方入路切除突出的椎间盘等压迫物,然后进行植骨融合内固定等。适用于颈椎前路病变,如颈椎间盘突出症等。该手术可以直接解除前方对脊髓或神经根的压迫,但手术有一定风险,如术中可能损伤食管、血管等结构。
后路手术:通过后路扩大椎管等方式,缓解脊髓压迫。适用于多节段脊髓受压等情况。例如,对于脊髓型颈椎病多节段受压的患者,后路手术可以从后方扩大椎管容积,减轻脊髓压迫,但术后可能出现颈部肌肉力量减弱等问题。
不同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对于儿童颈椎病患者,应优先考虑非手术治疗,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风险相对较高。而对于中老年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来权衡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