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防治包括非药物干预即生活方式调整需低盐饮食、合理膳食增蔬果等、适量运动、控体重至BMI合适范围、戒烟限酒,药物治疗依情况选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特殊人群如老年宜缓慢平稳降压等、妊娠期优先非药物干预,儿童先排查继发因素,合并其他病有相应注意,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并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一、非药物干预
1.生活方式调整
低盐饮食:每日钠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下,钠敏感人群(如老年、高血压合并肾病等)需进一步限制,减少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等高钠食物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容量,减轻血管外周阻力。
合理膳食:增加蔬菜水果摄入,保证每日500克以上蔬菜及200~300克水果;适量摄入低脂奶制品、富含钾(如香蕉、土豆)、镁(如绿叶蔬菜)、钙(如牛奶)的食物,研究表明钾、镁、钙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压。
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速度4~6公里/小时)、慢跑等,运动可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交感神经活性等机制降压,运动需根据自身心肺功能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控制体重:将体质指数(BMI)维持在18.5~23.9kg/m2,肥胖患者需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减轻体重,每减轻10%体重,收缩压可下降5~20mmHg,体重管理对代谢综合征相关高血压尤为重要。
戒烟限酒:严格戒烟,吸烟可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加重动脉硬化;限制酒精摄入,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相当于啤酒750ml、或葡萄酒250ml、或38度白酒75g),女性减半,过量饮酒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
二、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血压水平、合并症(如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等)及个体情况选择降压药物,常用药物包括:
利尿剂:通过排钠减少血容量降低血压,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老年高血压等,如氢氯噻嗪等,但需注意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
β受体阻滞剂:通过抑制中枢和周围交感神经活性、降低心率发挥降压作用,适用于心率较快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心绞痛、心肌梗死的高血压患者,如美托洛尔等,但哮喘患者禁用。
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滞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减少细胞外钙内流,松弛血管平滑肌降低血压,如氨氯地平等,对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生成,扩张血管降压,适用于合并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糖尿病肾病等患者,如卡托普利等,干咳是常见不良反应。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结合,发挥降压作用,作用与ACEI类似但无干咳不良反应,如氯沙坦等,适用于不能耐受ACEI干咳的患者。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降压宜缓慢平稳,避免血压骤降导致重要脏器灌注不足,初始降压目标可设定为<150/90mmHg,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40/90mmHg,用药需从小剂量开始,密切监测体位性低血压。
妊娠期高血压:优先非药物干预,包括生活方式调整,如血压仍不达标,需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降压药物,如拉贝洛尔等,避免使用ACEI、ARB类药物。
儿童高血压:首先排查继发性因素(如肾动脉狭窄、内分泌疾病等),以非药物干预为基础,如生活方式调整,仅少数严重病例考虑药物治疗,需选择儿童适用且安全性高的药物。
高血压合并其他疾病:如合并糖尿病时,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需选用能改善代谢或保护靶器官的药物,如ACEI/ARB;合并冠心病时,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四、定期监测与方案调整
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一般家庭血压监测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测量2~3遍取平均值。根据血压控制情况调整治疗方案,非药物干预需长期坚持,药物治疗者需遵医嘱规律服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若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及时就医调整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