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智齿可能致出血(自身凝血异常或拔牙复杂创伤大易出血不止,持续出血需再处理创口甚至引失血性贫血等)、感染(创口护理不当易引发,感染有局部症状严重可致并发症需用抗生素延长恢复)、损伤邻牙(拔智齿操作不当可损伤邻牙致邻牙疼痛松动等影响其功能需进一步治疗)、干槽症(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2-3天易出现,血凝块脱落致牙槽骨暴露感染,致剧烈疼痛影响生活质量延长愈合时间);妊娠期女性前3个月拔牙可能流产后3个月可能早产,建议4-6个月经评估谨慎拔牙并告知医生怀孕情况;心血管疾病患者血压等不稳拔牙可致心脑血管意外等需控制病情并心电监护,糖尿病患者拔牙感染风险增加且不易控制需控制血糖预防感染并增加监测频率;儿童很少需拔智齿特殊情况拔智齿因口腔结构与成人不同配合度差操作难,多需全麻术前全面评估全身状况术后加强口腔护理并关注心理状态。
出血
原因:拔牙后创口会出血,一般可自行停止,但如果患者自身凝血功能异常,或拔牙过程较复杂、创伤较大,可能导致出血不止。例如,有凝血障碍性疾病的患者,拔牙后出血风险会显著增加。
影响:持续出血可能需要再次处理创口,甚至可能引起失血性贫血等情况,影响身体健康。
感染
原因:拔牙后口腔内有细菌存在,若创口护理不当,如未保持口腔清洁、过早漱口、进食辛辣刺激或不洁食物等,容易引发创口感染。比如,拔牙后当天就用力漱口,可能导致血凝块脱落,使创口暴露在细菌环境中,增加感染几率。
影响:感染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加剧、发热等症状,严重时感染可能扩散,引起蜂窝织炎、间隙感染等更严重的并发症,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延长恢复时间。
损伤邻牙
原因:在拔除智齿时,操作不当可能会损伤相邻的第二磨牙。例如,智齿位置倾斜,与第二磨牙关系密切,拔除过程中器械的使用或牙冠的脱位可能波及邻牙,导致邻牙出现裂纹、松动等问题。
影响:邻牙损伤可能引起邻牙疼痛、松动,影响邻牙的正常咀嚼功能,严重时可能需要对邻牙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如补牙、根管治疗甚至拔除邻牙等。
干槽症
原因:多见于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通常在拔牙后2-3天出现,主要是创口内的血凝块脱落,使牙槽骨暴露,受到细菌感染而引起。创伤较大、愈合能力较差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干槽症。
影响:干槽症会导致剧烈的疼痛,疼痛可向耳颞部、下颌下区或头顶部放射,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愈合时间会延长。
特殊人群拔智齿需特别注意的情况
妊娠期女性
原因:妊娠期前3个月拔牙可能引起流产,后3个月拔牙可能诱发早产,因为拔牙过程中的刺激可能导致子宫收缩。
注意事项:一般建议在妊娠期4-6个月期间,经过医生评估后谨慎拔牙。拔牙前需告知医生怀孕情况,医生会选择对妊娠影响较小的麻醉方式和操作方法,术后要密切观察孕妇和胎儿的情况。
患有系统性疾病的人群
心血管疾病患者:如高血压患者,若血压控制不稳定,拔牙时可能因紧张、疼痛等因素导致血压骤升,引发心脑血管意外;冠心病患者拔牙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这类患者拔牙前需将血压、病情控制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拔牙时要做好心电监护等措施。
糖尿病患者:拔牙后创口感染风险增加,且感染不易控制,因为高血糖环境不利于创口愈合。糖尿病患者拔牙前需将血糖控制在相对理想的水平,一般空腹血糖应控制在8.88mmol/L以下,并且要预防感染,术后可能需要适当增加血糖监测频率。
儿童
原因:儿童的智齿一般在18岁以后才开始萌出,儿童时期很少需要拔智齿。但如果儿童的智齿出现严重病变等特殊情况需要拔除,由于儿童的口腔解剖结构与成人不同,且配合度较差,操作难度更大。
注意事项:儿童拔智齿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的情况相对较多,术前要对儿童的全身状况进行全面评估,确保麻醉和手术的安全。术后要加强口腔护理,防止感染,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给予安抚和引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