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掌肌腱断裂粘连的康复锻炼包括主动锻炼、被动锻炼和日常生活中的功能锻炼,不同年龄人群锻炼有不同注意事项。主动锻炼从早期被动活动基础上的主动活动开始,循序渐进增加范围和力度;被动锻炼有康复治疗师辅助和借助器械;日常生活中可进行抓握物品和精细动作锻炼;儿童患者锻炼要游戏化、控制强度范围;成年患者要坚持、避免突然用力、控制基础疾病;老年患者锻炼要温和安全、防并发症,家属要陪伴鼓励。
循序渐进增加活动范围和力度:随着恢复的进展,逐渐增加主动锻炼的范围和力度。比如,从刚开始能主动屈曲手指30°左右,逐步增加到能屈曲60°、90°等。可以借助健侧手辅助患侧手进行活动,以帮助患侧手达到更大的活动范围,但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导致修复的肌腱再次损伤。一般术后2-3周左右,根据肌腱愈合情况,可适当加大主动锻炼的强度,如进行抗重力的主动活动,在伸直手指时克服一定的阻力等。
被动锻炼
康复治疗师辅助被动锻炼:康复治疗师可以帮助患者进行被动的手指屈伸等活动。在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师会轻柔地帮助患侧手掌进行屈伸操作,活动范围从小幅度开始,逐渐扩大。例如,每天由治疗师进行2-3次的被动活动,每次活动10-15分钟,活动幅度以患者可耐受为限。这样可以帮助拉伸粘连的组织,防止粘连加重,同时也能让患者感受正常的关节活动范围,为主动锻炼提供参考。
借助器械被动锻炼: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康复器械来辅助被动锻炼。比如,使用手指屈伸训练器,将患侧手指放置在训练器的相应位置,通过器械的机械结构来帮助进行被动的屈伸活动。这种器械锻炼可以更精准地控制活动的范围和力度,对于改善手掌肌腱粘连有一定帮助。
日常生活中的功能锻炼
抓握物品锻炼:在恢复中后期,患者可以进行抓握物品的锻炼。例如,使用不同质地、不同大小的物品进行抓握练习,如抓握橡胶球、海绵块等。通过抓握动作,能够锻炼手掌的肌腱、肌肉以及关节的协调功能,同时也有助于打破粘连组织之间的粘连状态。开始时可以选择较软、容易抓握的物品,逐渐过渡到抓握较硬、有一定阻力的物品,每次抓握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可进行3-4组。
精细动作锻炼:进行一些精细动作的锻炼也很重要,如捡取小珠子、穿珠子等。这些精细动作能够锻炼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对于改善手掌肌腱粘连后导致的功能障碍有积极作用。在进行精细动作锻炼时,要注意动作的缓慢和稳定,避免因动作过快而引起疼痛或再次损伤。开始时可以选择较大的珠子,随着手指功能的改善,逐渐更换为较小的珠子,每次锻炼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
不同年龄人群的锻炼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手掌肌腱断裂粘连的锻炼需要更加谨慎。由于儿童的配合度相对较低,家长和医护人员要更加耐心地引导。锻炼时要采用游戏化的方式,让儿童在玩耍中进行锻炼,如通过玩简单的手指拼图游戏来进行手指的屈伸和抓握锻炼。同时,要严格控制锻炼的强度和范围,避免过度锻炼导致儿童受伤。因为儿童的肌腱等组织还在发育中,过度的锻炼可能会影响其正常发育。
成年患者:成年患者一般有一定的认知和配合能力,在锻炼时要强调坚持的重要性。要根据自身的恢复情况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进行锻炼。同时,要注意避免在锻炼过程中突然用力,防止肌腱再次损伤。成年患者如果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要注意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会影响肌腱的愈合和恢复,进而影响锻炼效果。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恢复相对较慢。锻炼时要更加注重安全性和舒适性。可以选择一些较为温和的锻炼方式,如缓慢的手指屈伸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不宜过长,以10分钟左右为宜。老年患者如果合并有骨质疏松等疾病,在锻炼时要避免过度的负重和剧烈活动,防止发生骨折等并发症。同时,家属要给予老年患者更多的陪伴和鼓励,帮助其坚持锻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