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相关问题涉及多种情况,包括肠道感染(病毒如轮状、诺如,细菌如大肠、沙门、弯曲菌感染)、肠道非感染性疾病(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如乳糜泻)、药物因素(泻药长期使用致依赖,抗生素致菌群失调)、全身性疾病(甲亢致代谢快肠道蠕动快腹泻,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致胃肠动力紊乱腹泻,肝胆疾病致胆汁异常致脂肪泻)。
一、肠道感染
1.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常见病原体,多见于6-24个月的婴幼儿,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研究表明,轮状病毒感染后会引起小肠绒毛萎缩,影响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导致腹泻,常伴有呕吐、发热等症状。
诺如病毒也是引起腹泻的常见病毒之一,可在人群密集场所如学校、幼儿园、医院等引起暴发流行。诺如病毒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腹泻和呕吐,腹泻一般为稀水便或水样便。
2.细菌感染:
大肠杆菌感染较为常见,其中产毒性大肠杆菌可产生肠毒素,导致肠道分泌增加,引起腹泻。儿童和旅游者是易患人群,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后容易发病,表现为腹泻、腹痛等症状。
沙门菌感染,如鼠伤寒沙门菌,可引起婴幼儿严重腹泻,甚至造成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患儿多有发热、腹泻,大便可为黏液便、脓血便等。
弯曲菌感染,空肠弯曲菌是常见的致病菌株,主要通过食用污染的禽肉、牛奶等传播,可引起腹泻,大便多为水样便或黏液便,常伴有腹痛、发热等。
二、肠道非感染性疾病
1.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可累及胃肠道任何部位,多见于回肠末端和右半结肠。其发病机制与免疫异常有关,患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可为黏液脓血便,还伴有腹痛、体重下降等症状,病情迁延不愈,会影响患者的生长发育(尤其对儿童患者)。
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累及直肠和结肠,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病情轻重不一,慢性病程,容易复发。儿童患者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等问题。
2.肠易激综合征:
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略多于男性。发病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肠道感染后、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排便后腹痛可缓解,腹泻特点为排便频率增加,大便可为稀糊状或稀水样,但无脓血,常伴有腹胀、排便不尽感等症状,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因素可诱发或加重症状。
3.吸收不良综合征:
例如乳糜泻,是由于患者对麸质(存在于小麦、大麦、黑麦中的蛋白质)过敏,导致小肠黏膜受损,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患者主要表现为慢性腹泻,大便量多、恶臭、呈油性或泡沫状,还伴有体重减轻、乏力、营养不良等表现,儿童患者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落后。
三、药物因素
1.泻药:
长期使用泻药,如刺激性泻药(如酚酞片等),会破坏肠道的正常排便反射,导致肠道对泻药产生依赖,一旦停药就容易出现经常腹泻的情况。
2.抗生素:
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例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后,肠道内的有益菌被大量杀灭,而条件致病菌如艰难梭菌等大量繁殖,可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表现为腹泻,大便可为稀便、水样便等,严重者可出现假膜性肠炎。
四、全身性疾病
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速机体的新陈代谢,使肠道蠕动加快,从而引起腹泻,患者还常伴有多汗、心慌、消瘦、手抖等症状。儿童患者如果患有甲亢,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
2.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可出现自主神经病变,影响胃肠道的神经调节功能,导致胃肠动力紊乱,引起腹泻,多为慢性腹泻,大便一般无脓血。同时,糖尿病患者还可能伴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表现,儿童糖尿病患者如果腹泻控制不佳,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代谢。
3.肝胆疾病:
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可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胆汁是参与脂肪消化吸收的重要物质,胆汁分泌或排泄异常会导致脂肪泻,患者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呈灰白色、油腻状,有恶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