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断裂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治疗。保守治疗适用于不完全或轻量断裂,用石膏等固定并配合物理治疗;手术治疗针对完全断裂,有肌腱缝合术和肌腱移植术,时机宜早;术后康复分早期、中期、后期,不同阶段有不同训练内容,且不同年龄、性别等患者治疗康复有各自特点。
一、保守治疗
适用情况:对于一些不完全肌腱断裂或断裂程度较轻、对功能影响较小的情况可考虑保守治疗。例如,部分指浅屈肌腱断裂,若患者的手指功能受影响不明显时。
具体措施:通常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患肢,固定时间一般为3-4周,在此期间要保持患肢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避免肌腱再次受力而加重损伤。固定期间需要定期复查,观察肌腱愈合情况。同时,可配合一些物理治疗,如超短波治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肌腱损伤的修复,但物理治疗的具体实施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如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等调整参数。
二、手术治疗
适用情况:当肌腱完全断裂且对肢体功能影响较大时,如手部的屈指肌腱完全断裂、跟腱完全断裂等情况,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
肌腱缝合术:是最常见的手术方式,通过手术将断裂的肌腱两端精确对合后进行缝合。对于不同部位的肌腱,缝合方法有一定差异,例如手部屈肌腱缝合需要在显微镜下进行精细操作,以提高缝合的精确性和肌腱愈合的质量。手术的时机也很重要,一般来说,在肌腱断裂后应尽早手术,最好在24-48小时内进行,这样可以减少肌腱断端的回缩和周围组织的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
肌腱移植术:当肌腱断裂缺损较大时,单纯缝合无法解决问题,需要取自身其他部位的肌腱进行移植。比如,当某一长段肌腱完全断裂且缺损较多时,可采用足趾的短肌腱进行移植修复。但肌腱移植术相对肌腱缝合术操作更复杂,术后恢复时间更长,而且存在移植肌腱与周围组织粘连等风险。
三、术后康复治疗
早期康复(术后1-2周):术后早期主要是进行患肢的消肿和防止粘连的训练。可以进行手指的小幅度屈伸活动(针对手部肌腱术后)或膝关节的小幅度屈伸活动(针对跟腱术后等下肢肌腱术后),活动幅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且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准。同时,可进行邻近关节的主动运动,如手部肌腱术后进行肩部的主动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但要避免活动导致肌腱再次受力。
中期康复(术后2-6周):随着肌腱愈合情况的改善,逐渐增加活动的幅度和力量。对于手部肌腱术后,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手指的渐进性屈伸活动,使用握力器等进行握力训练;对于跟腱术后,可在支具保护下进行部分负重行走训练,但要注意逐渐增加负重的重量,一般从体重的1/4-1/3开始,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步增加。此阶段的康复训练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进行调整,年轻患者恢复能力相对较强,可适当加快康复训练的进度;老年患者则需要更缓慢、温和地进行康复训练,因为老年患者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弱,且可能合并有骨质疏松等问题。
后期康复(术后6周以上):主要是恢复患肢的正常功能和力量。进行全面的关节活动度训练,使患肢的关节活动范围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同时加强肌肉力量训练,通过抗阻训练等方法增强肌腱周围肌肉的力量,以更好地保护修复后的肌腱,恢复肢体的正常功能。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后期康复的强度和内容也有所不同,儿童患者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康复训练要注意避免过度训练影响骨骼生长,而成年患者则可以进行更具强度的力量恢复训练,但同样要以不引起疼痛和损伤为前提。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都有各自的特点。例如,年轻且生活方式健康、无基础病史的患者,恢复能力相对较好,在治疗和康复中可以适当加快进程;而老年患者或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由于组织修复能力差或可能存在血液循环不良等问题,治疗和康复需要更加谨慎,要密切关注伤口愈合情况和康复训练中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