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炎检查包括病史询问需关注年龄、性别、生活方式、既往病史及症状;体格检查进行腹部触诊初步判断;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查感染、粪便常规看外观性状及潜血、血生化查电解质等;胃镜用于怀疑上消化道病变且有相应症状时直接观察黏膜并活检;肠镜用于怀疑下消化道病变且有相关症状时观察肠道黏膜并活检;影像学检查中腹部X线在怀疑肠梗阻、穿孔时用,腹部B超对继发性肠胃炎中腹腔脏器病变有帮助。
一、病史询问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肠胃炎的病因可能不同,儿童肠胃炎多与感染、饮食不洁等有关,如轮状病毒感染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成人肠胃炎可能与饮食不规律、食用刺激性食物、细菌感染等有关。
性别因素: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导致肠胃炎检查的不同,但女性在孕期出现肠胃炎时需特别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等因素。
生活方式:长期饮酒、吸烟、暴饮暴食、经常食用辛辣油腻或不洁食物等生活方式会增加肠胃炎发生风险,在检查时医生会结合这些生活方式了解病情。
病史:既往是否有胃肠道疾病史、腹部手术史等,如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病史,发生肠胃炎时的检查及诊断需要综合考虑原有疾病的影响。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的发生时间、频率、严重程度等情况。
二、体格检查
医生会进行腹部触诊,了解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情况,初步判断肠胃炎的严重程度及可能累及的部位。例如,若右下腹有明显压痛,需警惕是否合并阑尾炎等情况,但也可能是肠胃炎引起的局部炎症反应。
三、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通过检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如果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性肠胃炎;若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可能与病毒感染相关。
粪便常规:观察粪便的外观、性状、有无脓血等。同时进行粪便潜血试验,了解肠道是否有出血情况。如果粪便中发现大量白细胞、脓细胞,提示肠道有细菌感染;粪便潜血阳性可能提示肠道黏膜有损伤、出血等情况,如肠胃炎导致的肠黏膜炎症、溃疡等。
血生化检查:对于病情较重、呕吐腹泻严重的患者,需要进行血生化检查,了解电解质(如钾、钠、氯等)、血糖、肝肾功能等情况,因为严重的肠胃炎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脱水、酸碱平衡失调等,通过血生化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进行纠正。例如,严重腹泻呕吐可引起低钾血症,表现为乏力、心律失常等,血生化检查可明确血钾水平。
四、胃镜检查
适用情况:对于怀疑有上消化道病变引起的肠胃炎,如慢性胃炎、胃溃疡等并发肠胃炎的情况,或者患者有上腹痛、反酸、烧心等症状时,胃镜检查是重要的检查手段。
检查过程:患者需空腹,将胃镜通过口腔插入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直接观察黏膜的病变情况,如有无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并可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活检,以明确病变的性质,是炎症、溃疡还是其他病变等。但对于儿童等不配合的患者可能需要在麻醉下进行胃镜检查。
五、肠镜检查
适用情况:当怀疑有下消化道病变导致的肠胃炎,如结肠炎等,患者出现下腹痛、腹泻伴有黏液脓血便等症状时,肠镜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检查过程:检查前需进行肠道准备,排空肠道。将肠镜通过肛门插入直肠、结肠,观察肠道黏膜的情况,如有无炎症、溃疡、息肉、肿瘤等病变,并可取组织活检。对于儿童进行肠镜检查需根据年龄、体重等情况谨慎操作,充分考虑儿童的耐受性等因素。
六、影像学检查
腹部X线检查:一般不作为肠胃炎的首选检查,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怀疑有肠梗阻、胃肠穿孔等并发症时可进行腹部X线检查。腹部X线可观察到肠管有无扩张、气液平面等情况,帮助判断是否存在肠梗阻;若发现膈下游离气体,提示可能有胃肠穿孔。
腹部B超:对于怀疑有肝胆胰等腹腔脏器病变引起的继发性肠胃炎有一定帮助,可观察肝胆胰等脏器的形态、结构及有无病变等情况,如胆囊炎、胰腺炎等可能引起胃肠道的反应,通过腹部B超可以辅助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