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发病受遗传、环境、年龄、肥胖及其他如吸烟饮酒等因素影响,遗传具家族聚集性可通过多方面起作用,环境因素包含饮食(高钠、低钾、高钙不足、高饱和及反式脂肪酸)、精神应激,年龄增长患病率渐增,肥胖致相关代谢及神经变化促血压升高,吸烟刺激交感神经等致血压升高,过量饮酒也使血压升高。
一、遗传因素
遗传在高血压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如果父母均患有高血压,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会显著增加。例如,有家族高血压病史的人群,其体内的一些基因缺陷或基因多态性可能使他们更容易受到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从而增加了患高血压的风险。这种遗传因素可能通过影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肾脏对钠的处理等多个方面来发挥作用。
二、环境因素
(一)饮食因素
1.高钠饮食:钠摄入过多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人体摄入过多的钠会使体内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进而导致血压升高。例如,一些以高盐饮食为主的地区,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往往较高。正常成人每天钠的摄入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过多摄入钠盐会打破体内钠钾平衡等生理机制,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使血管外周阻力增加,血压上升。
2.低钾饮食:钾摄入不足也与高血压的发生相关。钾具有促进钠排泄的作用,低钾饮食会影响肾脏对钠的调节功能,导致钠在体内潴留,血压升高。比如,长期食用精细加工食品,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的人群,容易出现低钾状态,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
3.高钙饮食:钙摄入不足可能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关。钙可以通过调节血管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来影响血压,充足的钙摄入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血管张力。如果钙摄入不足,可能会使血管更容易收缩,血压升高。
4.高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饮食:长期摄入过多富含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如动物脂肪、部分油炸食品等,会导致血脂异常,进而影响血管内皮功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二)精神应激
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精神应激状态也是高血压的重要诱因。当人体处于精神应激状态时,会促使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这些激素会使心跳加快,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例如,长期从事高强度、高压力工作的人群,如某些岗位的白领、长期处于紧张工作环境的劳动者等,患高血压的概率相对较高。
三、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的患病率逐渐增加。一般来说,中老年人患高血压的风险明显高于年轻人。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逐渐硬化,弹性降低,血管的顺应性下降,导致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同时,老年人的肾脏功能、内分泌功能等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衰退,进一步影响血压的调节。例如,60岁以上的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显著高于30岁以下的人群。
四、肥胖因素
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与高血压密切相关。肥胖者体内脂肪组织增多,释放的脂肪酸等物质会引起胰岛素抵抗,进而影响肾脏对钠的排泄,导致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同时,肥胖还会使交感神经活性增强,肾上腺素能受体敏感性增加,进一步促使血压升高。例如,体重指数(BMI)≥28kg/m2的肥胖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体重人群的数倍。
五、其他因素
(一)吸烟
吸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刺激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同时,吸烟还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长期吸烟的人群患高血压的概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
(二)饮酒
过量饮酒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短期内大量饮酒会使血压升高,长期过量饮酒则会导致血压持续升高。酒精会影响肝脏对某些激素的代谢,还会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例如,每天饮酒量超过一定限度(如男性每天饮酒酒精量超过25g,女性超过15g),患高血压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