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10-24
4367次浏览
小儿脑瘫早期表现为运动发育较正常儿童迟缓,肌张力有增高致肢体僵硬被动活动阻力大、减低致肢体松软活动幅度过大,姿势常异常如仰卧、俯卧、直立位有异常姿态,反射出现原始反射延迟消失及立直、平衡反射发育延迟或不出现,均因脑部病变影响相关功能调节。
一、运动发育落后
小儿脑瘫早期常表现为运动发育较正常儿童迟缓,如3个月时不能抬头、4-5个月不能主动伸手抓物,6个月仍不能翻身、8个月还不会独坐等,其运动发育落后体现为大运动及精细运动均明显滞后于同龄正常儿水平,这是由于脑部运动调控区域受损影响了正常运动功能的发育进程。
二、肌张力异常
(一)肌张力增高
患儿肢体呈现僵硬状态,被动活动其肢体时可感受到明显增大的阻力,这是因为脑部病变导致神经对肌肉的调控异常,使得肌肉处于持续紧张收缩状态,常见于上肢屈曲内收、下肢伸直内旋等姿势。
(二)肌张力减低
患儿肢体较为松软,活动幅度较正常儿增大,肌肉缺乏正常的张力支撑,表现为卧位时四肢过度伸展或下垂,主动运动减少,此与脑部损伤后对肌肉张力的调节失衡相关。
三、姿势异常
患儿常出现异常的身体体位,如仰卧位时头偏向一侧、下肢伸直,俯卧位时头不能抬起且躯体呈现不对称姿势,直立位时可能出现尖足、双腿交叉(剪刀步)等异常姿态,这是由于脑部病变干扰了正常的姿势调节机制,致使身体无法维持正常的空间体位关系。
四、反射异常
(一)原始反射延迟消失
正常新生儿握持反射约在3-4个月消失,拥抱反射约在3-6个月消失,若小儿脑瘫患儿6个月后握持反射仍不消失,或拥抱反射持续存在,提示脑部运动调控系统发育异常,原始反射未能按正常进程消退。
(二)立直反射、平衡反射发育延迟或不出现
立直反射如颈立直反射、躯干立直反射等,平衡反射如坐位平衡反射、站立位平衡反射等,正常小儿在相应月龄应能出现这些反射,而小儿脑瘫患儿往往延迟出现或根本不出现,反映出其姿势平衡调节功能受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