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肿痛的原因包括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局部因素有牙龈炎、牙周炎、智齿冠周炎、根尖周炎,全身因素有内分泌紊乱、血液系统疾病、营养不良、药物副作用,牙龈炎因菌斑牙石堆积引发,牙周炎由牙龈炎发展而来且与年龄性别有关,智齿冠周炎常见于青年人群,根尖周炎多由牙髓病发展而来,妊娠期女性、生理期女性、糖尿病患者等易因内分泌紊乱出现牙龈肿痛,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会致牙龈肿胀疼痛等,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致牙龈问题,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可致牙龈增生肿痛。
一、局部因素
1.牙龈炎
菌斑、牙石的堆积是主要原因,菌斑是不断在牙齿表面形成的细菌性生物膜,牙石则是菌斑钙化后形成的坚硬物质,它们长期刺激牙龈,引发炎症,导致牙龈肿痛。例如,有研究表明,约70%-80%的牙龈炎患者是由于菌斑牙石堆积所致,在口腔卫生较差的人群中更为常见。不同年龄、性别人群都可能发生,一般来说,口腔卫生习惯不良的人群风险更高,比如长期不认真刷牙、使用牙线等清洁工具的人。
2.牙周炎
牙周炎是由牙龈炎进一步发展而来,除了菌斑牙石因素外,还涉及到细菌的侵袭和机体免疫反应。牙周组织遭到破坏,会出现牙龈红肿、疼痛,同时可能伴有牙周袋形成、牙齿松动等症状。在年龄方面,随着年龄增长,牙周炎的患病率有上升趋势,老年人相对更易患牙周炎。男性和女性在患病率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一般男性略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口腔卫生习惯相对较差等因素有关。
3.智齿冠周炎
智齿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常见于18-25岁的青年人群,女性和男性均可发生,但智齿阻生的情况在不同个体有差异。智齿萌出空间不足,周围牙龈瓣与智齿之间形成盲袋,容易积存食物残渣和细菌,引发炎症,导致牙龈肿痛,且疼痛可能较为剧烈,有时会影响张口进食。
4.根尖周炎
多由牙髓病发展而来,细菌感染通过根尖孔累及根尖周组织。牙齿有龋坏等牙髓病变未及时治疗时,炎症扩散到根尖周围,引起牙龈肿痛,患牙有伸长感、咬合痛等表现。各个年龄阶段都可能发生,有龋齿病史的人群风险更高,比如儿童如果有乳牙龋齿未及时处理,可能引发乳牙根尖周炎,导致牙龈肿痛;成年人龋齿未治疗也易出现根尖周炎。
二、全身因素
1.内分泌紊乱
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容易发生妊娠期牙龈炎,出现牙龈红肿、易出血、肿痛等症状。一般在妊娠2-3个月后开始出现,分娩后症状可减轻。女性在生理期时,体内激素波动也可能导致牙龈组织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增强,出现牙龈肿痛。而一些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口腔内细菌容易滋生,也容易引发牙龈炎症,导致牙龈肿痛。糖尿病患者中牙龈炎症的发生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年龄较大的糖尿病患者可能更易合并牙龈问题,因为长期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
2.血液系统疾病
如白血病,白血病患者由于异常白细胞在牙龈组织浸润,可出现牙龈肿胀、疼痛、出血等症状。这类疾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儿童和成年人都有可能,男性和女性无明显性别差异。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的牙龈肿痛往往同时伴有其他全身症状,如发热、贫血、皮肤瘀斑等。
3.营养不良
缺乏维生素C时,可引起坏血病,出现牙龈出血、肿胀、疼痛等症状。在一些饮食不均衡的人群中易发生,比如长期素食且不补充其他维生素来源的人,儿童如果挑食、偏食导致维生素C摄入不足,也可能出现牙龈问题。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受影响,儿童时期营养不良可能影响牙龈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年人营养不良也会降低机体抵抗力,增加牙龈炎症的发生风险。
4.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如抗癫痫药、免疫抑制剂等可能引起牙龈增生,进而导致牙龈肿痛。例如,长期服用苯妥英钠的癫痫患者,约有50%会出现牙龈增生,表现为牙龈肿胀、肥厚,质地坚韧,可能伴有疼痛。不同年龄、性别服用相关药物的人群都可能发生,一般长期服用特定药物的人群需要密切关注牙龈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