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常见症状有心悸、胸闷、头晕、乏力等,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有其特殊症状,缓慢性心律失常如严重窦性心动过缓也有特殊表现,其危害包括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如致心功能减退、心肌缺血,对全身器官的影响,如脑供血不足、其他器官供血不足及血栓形成与栓塞风险,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表现有差异。
一、心律失常的症状
(一)常见症状
1.心悸:患者能明显感觉到心脏跳动,可快可慢,节律也可能不规则,这是心律失常最常见的主观感受之一,不同年龄、性别人群都可能出现,一般是心脏跳动的异常传导或节律改变刺激神经引起。比如年轻人长期熬夜、生活不规律后可能出现偶发早搏导致心悸;更年期女性内分泌变化时也易出现心悸症状。
2.胸闷:胸部有压迫感、憋闷感,可能是心律失常导致心脏供血受到影响,使心肌缺血缺氧引起。不同年龄人群胸闷表现可能相似,但老年人由于基础疾病多,可能胸闷时更容易合并其他症状,像同时伴有气短等。
3.头晕:当心律失常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脑供血不足时会出现头晕,严重时可能导致晕厥。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比如儿童先天性心律失常可能影响脑供血出现头晕,老年人心律失常引发脑供血不足也会头晕。
4.乏力:全身没有力气,是因为心脏泵血功能受心律失常影响,身体各组织器官得不到充足血液供应,能量代谢障碍导致。不同性别乏力表现无明显差异,但女性可能在生理期前后激素变化时,心律失常引发的乏力可能更明显。
(二)特殊类型心律失常的特殊症状
1.快速性心律失常:
室上性心动过速时,心率可突然增快至150-250次/分钟,除了心悸、胸闷外,可能还会出现血压下降,年轻人突发室上速可能心慌症状更突出,而老年患者可能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等不适。
心房颤动时,除了心悸、胸闷,部分患者可能有气短,尤其是活动后气短明显,而且心房颤动有较高的血栓栓塞风险,对于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更易出现相关并发症表现。
2.缓慢性心律失常:
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时,心率低于40次/分钟,除了头晕、乏力外,严重者可能出现黑矇,甚至阿斯综合征发作,儿童先天性缓慢性心律失常可能影响生长发育,老年人缓慢性心律失常可能合并心功能不全,出现水肿等表现。
二、心律失常的危害
(一)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1.心功能减退:长期慢性心律失常会使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比如心房颤动时,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血液在心房内淤积,容易形成血栓,同时心脏泵血效率降低,导致心脏扩大,进一步加重心功能不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儿童若有先天性心律失常导致心功能减退,会影响生长发育进程;老年人本身心脏功能有一定退变,心律失常更容易加速心功能恶化。
2.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心肌长期缺血会使心肌细胞受损,影响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不同年龄人群心肌缺血表现有差异,年轻人心肌细胞代偿能力相对较强,但长期心肌缺血也会影响心脏功能;老年人心肌缺血可能更容易引发心绞痛等症状,且恢复相对较慢。
(二)对全身器官的影响
1.脑供血不足:如前面所述,严重心律失常导致脑供血不足,可引起头晕、晕厥等,反复脑供血不足会影响神经系统功能,老年人可能出现认知功能下降等情况,儿童则可能影响智力发育和学习能力。
2.其他器官供血不足:肾脏供血不足会影响肾功能,出现少尿、蛋白尿等;胃肠道供血不足会导致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不同性别、年龄人群表现有一定差异,女性在生理期时,若因心律失常导致胃肠道供血不足,可能消化道症状更明显;老年人多器官功能衰退,其他器官供血不足时更易出现多种不适叠加的情况。
3.血栓形成与栓塞风险:心房颤动时心房内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可导致脑栓塞、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血栓栓塞风险更高,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发生,比如年轻的心房颤动患者若不规范治疗,也可能出现脑栓塞等严重后果,老年人本身血管弹性差,栓塞后预后相对更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