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伴出血的常见原因包括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消化性溃疡、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等,伴随症状有腹痛、黄疸、头晕心慌乏力等,相关检查有胃镜、血常规、腹部超声或CT等,处理原则包括一般处理和根据病因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常见原因
(一)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
剧烈呕吐时,腹内压骤然增加,导致食管下端和贲门连接处的黏膜和黏膜下层撕裂,引起出血。常见于频繁剧烈呕吐的人群,如酗酒者剧烈呕吐后、患有胃肠道梗阻等需频繁呕吐的患者。
(二)消化性溃疡
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在剧烈呕吐时,胃内压力变化可能导致溃疡部位的血管破裂出血。有长期慢性腹痛病史,疼痛具有周期性、节律性特点的人群较易发生。
(三)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
多发生于有肝硬化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进而引起胃底食管静脉曲张,剧烈呕吐时曲张的静脉破裂出血。此类患者通常有肝病病史,如长期酗酒、患有病毒性肝炎等。
(四)急性胃黏膜病变
严重创伤、大手术、严重感染、休克等应激状态下,或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的人群,易发生急性胃黏膜病变,出现呕吐伴出血。例如严重烧伤患者(应激性溃疡)、长期服用止痛药的老年人等。
二、伴随症状及相关检查
(一)伴随症状
1.腹痛:消化性溃疡患者多有上腹部节律性疼痛;胰腺炎引起的呕吐出血可能伴有上腹部剧烈疼痛且向腰背部放射等。
2.黄疸:若呕吐出血同时伴有黄疸,可能提示胆道疾病等引起的出血,如胆管结石伴炎症等。
3.头晕、心慌、乏力:提示出血量较多,可能出现了失血性贫血或休克表现,多见于大量出血的情况。
(二)相关检查
1.胃镜检查:是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首选方法,可直接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黏膜情况,发现病变部位及出血原因,一般在出血后24-48小时内进行检查较为适宜。
2.血常规:可了解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指标,评估贫血程度及出血情况。出血后血红蛋白会逐渐下降,红细胞计数及血细胞比容也会相应改变。
3.腹部超声或CT:对于怀疑肝胆胰疾病引起的呕吐出血有帮助,如超声可观察胆囊、胆管、胰腺等情况,CT有助于更清晰显示腹部脏器结构,发现病变。
三、处理原则
(一)一般处理
患者应立即停止呕吐相关的诱发因素,如停止剧烈呕吐等。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血时引起窒息。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
(二)根据病因治疗
1.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轻者可保守治疗,禁食、抑酸、止血等;严重者可能需要内镜下治疗或手术治疗。
2.消化性溃疡:给予抑酸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等,同时根据情况采取保护胃黏膜、止血等措施,必要时内镜下止血或手术。
3.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需采取降低门静脉压力的措施,如使用生长抑素等药物,必要时内镜下套扎、硬化剂注射或手术治疗。
4.急性胃黏膜病变:停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可疑诱因,使用抑酸、保护胃黏膜及止血等治疗,严重时内镜下止血等。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呕吐吐出血相对少见,多因剧烈哭闹后呕吐导致食管黏膜损伤等。若儿童出现呕吐出血,需仔细询问病史,有无外伤、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情况。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因为儿童对失血耐受性差,需尽快明确病因并处理。
(二)老年人
老年人呕吐吐出血需格外重视,老年人基础疾病多,如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在处理时要更谨慎评估病情,由于老年人各脏器功能减退,对失血的代偿能力差,应迅速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及时采取有效的止血及治疗措施,同时要注意药物治疗时对其他基础疾病的影响。
(三)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呕吐吐出血较为特殊,需考虑妊娠相关因素及消化道本身疾病。要警惕妊娠剧吐导致的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等情况,同时要避免一些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检查和治疗,需在妇产科和消化科共同评估下进行处理,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