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坐姿站姿睡姿避免腰部过度劳累,运动锻炼可选适宜运动避免不当运动,要留意病情变化及时就医,孕妇、老年人、青少年有各自特殊注意事项需分别关注其姿势、运动、监测及就医等方面情况。
一、日常生活姿势与活动注意
1.坐姿:保持正确坐姿,腰部挺直,臀部尽量靠满座椅靠背,使腰部得到良好支撑,避免弯腰驼背或瘫坐,长时间坐姿时可适当使用腰垫维持腰椎生理曲度,对于伏案工作者,眼睛与电脑屏幕保持平视,双脚平放在地面,这样可减少腰椎间盘的压力,一般每坐30-40分钟建议起身活动5-10分钟。
2.站姿:站立时双脚与肩同宽,重心均匀分布在双脚,挺胸收腹,让腰椎处于正常生理位置,避免长时间单腿站立或弯腰站立,孕妇由于腹部增大,更要注意保持正确站姿,通过调整身体重心来减轻腰椎负担。
3.睡姿:睡眠时选择合适床垫,以中等硬度床垫为宜,能提供适当支撑,侧卧位时可在两腿之间夹一个薄枕,使髋关节和膝关节微屈,减轻腰部肌肉牵拉;仰卧位时可在膝盖下方垫一个薄枕,让膝关节微屈,放松腰部肌肉,对于有腰椎间盘突出的老年人,更要注意选择合适睡姿,保证睡眠时腰椎得到充分放松。
4.避免腰部过度劳累:尽量避免长时间弯腰搬重物,如需搬重物,应先蹲下,使物体尽量靠近身体,利用腿部力量起身搬运,而不是直接弯腰用力,对于体力劳动者,要合理安排工作强度和时间,避免腰部过度负荷,女性在经期由于身体激素变化等原因,腰部可能更敏感,要特别注意避免腰部劳累。
二、运动锻炼方面
1.适宜运动:可以选择游泳,尤其是蛙泳,游泳时水的浮力能减轻身体重量对腰椎间盘的压力,使腰部肌肉得到锻炼,增强腰部肌肉力量,一般每周可进行3-5次游泳,每次30分钟左右;还可以进行小飞燕动作,俯卧在床上,头、上肢和下肢尽量向上抬起,仅腹部着床,每次保持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可做3-5组,对于老年人运动要适度,避免运动强度过大,年轻女性运动时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运动方式和强度。
2.避免不当运动:应避免剧烈的腰部扭转运动,如快速的弯腰转体等,这类运动容易加重腰椎间盘突出病情,跳绳等冲击性较大的运动也不适合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对于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青少年,要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避免参与可能损伤腰部的运动。
三、病情监测与就医注意
1.病情监测:要留意自身腰部症状变化,如腰痛程度、下肢麻木疼痛范围及程度等有无加重或减轻,若出现下肢无力、大小便失禁等情况,提示病情可能有严重变化,需立即就医,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并发腰椎间盘突出,更要密切监测病情,因为糖尿病可能影响神经修复等,导致病情变化时更不易察觉。
2.就医注意:当出现腰部及下肢症状加重等情况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腰椎CT或磁共振成像(MRI)等,以明确病情变化,在就医过程中,要向医生详细描述症状出现的时间、诱因、发展过程等情况,方便医生准确判断病情,对于老年患者就医时,家人最好陪同,确保就医过程顺利。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孕妇由于孕期身体变化,腰椎间盘突出风险增加,要特别注意上述日常生活姿势、运动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因为孕期体重增加及身体重心改变会加重腰椎负担,更要严格保持正确姿势,合理安排活动和休息,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孕期腰部保健运动。
2.老年人: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后,恢复相对较慢,要更加注重日常生活中的防护,在运动方面选择更温和的方式,病情监测要更频繁,就医时要向医生说明自身老年人体质及可能存在的其他基础疾病情况,以便医生制定更合适的诊疗方案,家人要给予老年人更多照顾,协助其做好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注意事项。
3.青少年:青少年患腰椎间盘突出多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如长期弯腰学习、不正确的坐姿等,要从小培养良好的姿势习惯,运动时选择适合的项目,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关注腰部健康状况,家长要引导青少年养成正确的生活和学习习惯,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