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有特定临床表现,发作时需立即停止活动、休息,不缓解可含服硝酸甘油,一般人群要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和控制基础疾病预防,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女性、儿童及青少年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心绞痛的临床表现
心绞痛主要表现为发作性胸痛,疼痛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疼痛性质多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但不尖锐,不像针刺或刀扎样痛,偶尔伴有濒死的恐惧感觉。发作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如愤怒、焦急、过度兴奋等)所诱发,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亦可诱发。疼痛出现后常逐步加重,然后在3-5分钟内逐渐缓解,可数天或数星期发作一次,亦可一日内多次发作。
二、心绞痛发作时的应对措施
当发生心绞痛时,患者应立即停止活动,原地休息。一般情况下,休息片刻后症状可缓解。如果疼痛不缓解,可考虑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大部分患者在1-3分钟内疼痛可缓解。但需注意,硝酸甘油可能会引起头痛、面部潮红、心率反射性加快等不良反应,青光眼患者禁用硝酸甘油。
三、心绞痛的预防措施及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一)一般人群预防
1.生活方式调整
合理饮食,控制脂肪摄入,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例如,每日膳食中脂肪提供的能量不超过总能量的30%,饱和脂肪酸提供的能量不超过总能量的10%。
戒烟限酒,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坚决戒烟;过量饮酒会增加心脏负担,应限制饮酒量,男性饮酒的酒精量每日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
适度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步行、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运动时要注意逐渐增加运动强度,避免突然剧烈运动。
2.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一般主张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病的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来控制血压,常用的降压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钙通道阻滞剂等。
糖尿病患者要控制血糖水平,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如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合适范围,空腹血糖一般控制在4.4-7.0mmol/L,非空腹血糖控制在<10.0mmol/L。
高脂血症患者要通过饮食和药物控制血脂,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降低,对于高危患者,LDL-C应降至<2.59mmol/L,极高危患者应降至<1.81mmol/L。常用的调脂药物有他汀类药物等。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
老年人发生心绞痛时,症状可能不典型,如可能仅表现为胸闷、气短、乏力等,容易被忽视。所以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胸闷、气短等不适时应及时就医。在预防方面,要更加严格控制基础疾病,如老年人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在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老年人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时,要注意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因为老年人血管调节功能较差,从卧位或坐位突然站起时可能会出现血压下降,导致头晕等不适。
2.女性
女性在绝经前心绞痛的发病率低于男性,但绝经后发病率逐渐升高。女性在预防心绞痛时,除了一般的生活方式调整外,要注意激素变化的影响。绝经后女性可在医生评估后考虑是否进行激素替代治疗,但要权衡利弊。同时,女性在发作心绞痛时,有时症状可能与男性不同,如可能伴有颈部、背部疼痛等不典型表现,应提高警惕。
3.儿童及青少年
儿童及青少年心绞痛相对少见,但也可能因先天性心脏病等原因引起。对于有先天性心脏病家族史或出现胸痛等疑似心绞痛症状的儿童,应及时进行心脏相关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等。儿童及青少年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肥胖,因为肥胖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过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