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通过症状观察法(如呼吸困难在静息和活动后表现、下肢水肿部位及进展)、自我评估量表法(NYHA心功能分级和6分钟步行试验)及其他辅助判断(体重监测、夜间憋醒情况)初步筛查心衰,但自测仅作初步筛查,疑似者需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确诊。
一、症状观察法
(一)呼吸困难
1.静息状态下:正常情况下人们不会有明显呼吸困难感,若在休息时就经常感到气短、气促,甚至平卧时加重需垫高枕头才能缓解,这可能是心衰的表现。因为心衰时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肺循环淤血,影响气体交换,导致呼吸困难。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影响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呼吸急促、喂养困难;老年人可能本身活动耐力差,出现轻微活动就气短情况。
2.活动后:正常人轻度活动后可能有轻微呼吸加快但很快恢复,而心衰患者活动后呼吸困难会明显加重,比如平常能快速爬两层楼,现在爬一层就感觉气喘吁吁,难以继续活动。这是因为活动时身体需氧量增加,而心衰心脏不能充分泵血满足机体需求,导致肺部淤血加重,呼吸困难加剧。
(二)下肢水肿
1.部位与表现:心衰引起的水肿多从足部开始,尤其是踝关节部位,早期可能是在长时间活动后出现轻度水肿,休息后可缓解,随着病情进展,水肿会逐渐加重,可蔓延至小腿、大腿甚至全身。这是由于心衰时体循环淤血,静脉回流受阻,体液淤积在组织间隙导致水肿。不同年龄人群水肿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水肿可能不明显但体重可能异常增加;老年人可能合并其他疾病,水肿情况需结合整体健康状况判断。
二、自我评估量表法
(一)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
1.Ⅰ级:患者日常活动不受限,一般活动不引起乏力、呼吸困难等心衰症状。比如年轻体健的心衰患者,正常工作、运动等日常活动都不受影响。
2.Ⅱ级:患者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会出现心衰症状,如快走一段距离、爬稍陡的楼梯后出现气短、乏力等。对于女性患者,若本身体力活动量相对小,可能在日常家务劳动如扫地、做饭等时就出现症状;男性患者若平时活动量较大,可能在中等强度活动时才出现症状。
3.Ⅲ级: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低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心衰症状,比如慢走几百米就出现气短、乏力等。老年人可能在散步短距离时就出现明显不适,生活自理可能受到一定影响。
4.Ⅳ级: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存在心衰症状,活动后加重。无论哪个年龄、性别,都已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基本需卧床休息等。
(二)6分钟步行试验
1.方法:让患者在平直走廊里尽可能快地行走,测定其6分钟内步行的距离。
2.结果判断:
6分钟步行距离>450米:心功能正常。
6分钟步行距离在150-450米:心功能Ⅱ级。
6分钟步行距离在60-150米:心功能Ⅲ级。
6分钟步行距离<60米:心功能Ⅳ级。不同年龄人群正常范围可能有差异,儿童由于身体机能与成人不同,此试验应用相对受限,但可作为参考评估其心功能情况;老年人因身体机能下降,正常6分钟步行距离可能相对短些。
三、其他辅助判断
(一)体重监测
1.原理:心衰患者由于液体潴留,体重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增加,通常1-2天内体重增加1-2公斤可能提示体液潴留,需警惕心衰加重。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合并心衰患者,体重变化更需密切关注,因为糖尿病本身也可能影响液体代谢。儿童体重监测也很重要,若儿童近期体重异常快速增加,伴其他心衰症状,需考虑心衰可能。
(二)夜间憋醒情况
1.表现:正常睡眠中不会因呼吸问题憋醒,若经常在夜间睡眠中突然因呼吸困难憋醒,坐起后稍缓解,可能是心衰的表现。这是因为夜间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加,加重肺淤血,导致呼吸困难加重而憋醒。不同年龄人群夜间憋醒原因不同,儿童可能因鼻塞等其他原因,但若伴有心衰其他表现则需考虑心衰;老年人可能本身有睡眠呼吸暂停等问题,但结合其他症状判断。
需要注意的是,自测方法只能作为初步筛查,一旦自测有疑似心衰表现,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以明确诊断,不能仅依靠自测结果确诊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