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根尖周炎术前需进行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评估,根管治疗包括开髓引流、根管预备、根管消毒、根管充填步骤,术后要进行疼痛管理、口腔卫生指导并安排复诊。
一、术前评估
1.临床检查
对于儿童急性根尖周炎患者,首先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包括口腔视诊,观察患牙的颜色、龋坏程度、有无穿髓等情况;通过叩诊了解患牙的叩痛程度,根尖区有无肿胀等表现;同时进行牙髓活力测试,判断牙髓的活力状态。例如,急性根尖周炎患牙通常有明显的叩痛,牙髓活力多无反应。
需考虑儿童的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配合程度不同,低龄儿童可能需要在家长安抚或适当约束下进行检查。同时要了解患儿的病史,包括既往牙齿疾病史、全身健康状况等,若患儿有全身性疾病,如心脏病、血液病等,在治疗过程中需特别注意。
2.影像学检查
拍摄X线片是重要的评估手段,通过X线片可以观察根尖周组织的病变范围,如根尖周骨质破坏的程度、范围,牙槽骨的情况等。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控制X线辐射剂量,遵循辐射防护原则。
二、根管治疗步骤
1.开髓引流
首先使用牙钻打开髓腔,建立引流通道。对于儿童患牙,选择合适的牙钻和操作方法,尽量减少患儿的不适。开髓的目的是让根尖周的炎性渗出物通过髓腔引流到口腔中,缓解根尖部的压力,从而减轻疼痛。例如,当髓腔打开后,可见有脓性或炎性渗出物流出,这表明引流开始发挥作用。
要考虑儿童的疼痛耐受程度,操作过程中动作要轻柔,可适当使用局部麻醉来减轻患儿的疼痛,但需注意儿童对麻醉药物的耐受剂量等情况。
2.根管预备
根管预备是去除根管内的感染物质。使用根管锉等器械对根管进行清理、成形。首先确定根管的工作长度,可通过X线片辅助确定。对于儿童根管,其根管较细,根管形态相对简单但也有个体差异。在预备过程中要避免将根管器械超出根尖孔,以免加重根尖周组织的损伤。
儿童的配合度可能影响根管预备的顺利进行,对于不配合的儿童可能需要在镇静或全麻下进行操作。同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根管预备器械,根据儿童根管的特点进行操作,保证根管预备的质量。
3.根管消毒
根管消毒通常采用药物消毒的方法,如放置氢氧化钙等消毒药物于根管内。氢氧化钙具有杀菌作用,并且可以促进根尖周组织的修复。将消毒药物放置于根管内后,要暂封窝洞,防止药物溢出。
考虑儿童的口腔卫生情况,暂封材料要选择合适的,防止儿童在治疗期间因玩耍等导致暂封材料脱落,影响根管消毒效果。同时要关注儿童使用药物后的全身反应,虽然儿童使用根管消毒药物的全身吸收较少,但仍需注意观察。
4.根管充填
根管充填是用根管充填材料严密填充根管,防止细菌再次侵入根管。常用的根管充填材料有牙胶尖配合根管糊剂。将牙胶尖加热软化后导入根管内,然后用根管糊剂封闭根管口等部位。
对于儿童患者,要保证根管充填的质量,充填要严密,同时要考虑儿童的未来牙齿发育情况,根管充填材料不能超出根尖孔过多,以免影响恒牙胚的发育。
三、术后注意事项
1.疼痛管理
术后可能会有轻微疼痛,要告知家长观察患儿的疼痛情况。若疼痛较明显,可根据情况适当采取非药物干预措施,如让患儿冷敷等,但要注意儿童的皮肤对冷敷的耐受情况,避免冻伤。
考虑儿童的年龄,低龄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疼痛,家长要密切关注患儿的饮食、哭闹等情况来判断疼痛程度。
2.口腔卫生指导
向家长和患儿进行口腔卫生指导,告知患儿要保持口腔清洁,饭后漱口,指导正确的刷牙方法。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帮助其刷牙,尤其是在治疗后的短期内,要保证患牙周围的口腔卫生,防止继发感染。
考虑儿童的生活方式,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喜好,选择合适的口腔清洁用品,如儿童专用牙膏等,提高儿童口腔卫生维护的依从性。
3.复诊安排
告知家长按照规定的时间带患儿复诊,一般在根管充填后1-3个月进行复查,观察根尖周组织的愈合情况。复诊时要再次进行口腔检查和X线片拍摄等,根据根尖周组织的愈合情况决定是否进行下一步的修复治疗等。
考虑儿童的配合情况和生长发育情况,合理安排复诊时间,尽量选择儿童相对配合的时间段进行复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