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后遗症包括关节僵硬(长期固定致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挛缩活动范围减小儿童长期固定不规范康复训练易出现且恢复具挑战性老年人发生几率高)、创伤性关节炎(骨折累及关节面复位不良或愈合后关节面不平整长期磨损致疼痛肿胀等青少年累及生长板可影响发育重体力或剧烈运动者症状更早更严重)、肌肉萎缩(肢体活动减少致废用性肌肉萎缩力量下降儿童及时有效康复训练恢复较好老年人恢复困难易致平衡下降)、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骨折端血液供应受损固定不牢固感染等致长期疼痛不能正常负重糖尿病患者因血糖代谢异常易出现吸烟人群因血管收缩易增加几率)、缺血性肌挛缩(严重骨折合并血管损伤处理不及时致肌肉缺血坏死肢体畸形功能丧失儿童后果更严重老年人血管弹性差风险高)、骨髓炎(开放性骨折细菌侵入感染控制不佳致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经久不愈窦道形成儿童恢复快易致骨骼生长障碍免疫力低下人群治疗难度大需综合治疗)。
关节僵硬:骨折后长期固定,会导致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粘连、挛缩,使关节活动范围减小。例如上肢骨折后肩关节、肘关节可能出现活动受限,下肢骨折后膝关节、髋关节活动不灵活等。这是因为固定期间关节缺乏运动,周围组织的正常代谢受到影响,纤维组织增生并相互粘连。对于儿童,由于其组织修复和再生能力较强,但长期固定若不及时进行规范康复训练,也容易出现关节僵硬,且儿童关节活动度恢复相对成人可能更具挑战性,需要更早开始适度的康复干预;而老年人骨折后关节僵硬的发生几率相对较高,因为其身体机能衰退,组织修复能力下降,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和效果也可能受到影响。
创伤性关节炎:骨折累及关节面时,若复位不良或骨折愈合后关节面不平整,长期磨损会引起创伤性关节炎。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时摩擦感等。比如髌骨骨折、踝关节骨折等累及关节面的骨折,后期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风险较高。在青少年中,若骨折累及生长板,可能会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关节畸形和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需要密切关注骨折部位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对于从事重体力劳动或经常进行剧烈运动的人群,创伤性关节炎的症状可能会更早出现且更严重,因为关节承受的压力和磨损更大。
肌肉萎缩:骨折后肢体活动减少,肌肉得不到有效锻炼,会发生废用性肌肉萎缩。肌肉力量下降,影响肢体的运动功能。例如下肢骨折后腿部肌肉会明显变细。儿童肌肉萎缩后通过及时有效的康复训练,肌肉功能恢复相对较好,但需要家长积极配合进行康复指导;老年人肌肉萎缩恢复相对困难,且容易导致平衡能力下降,增加跌倒的风险,需要在康复过程中注重营养支持和渐进式的康复锻炼来促进肌肉功能恢复。
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骨折端血液供应受损、固定不牢固、感染等因素都可能导致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表现为骨折部位长期疼痛、不能正常负重等。对于糖尿病患者发生骨折,由于其血糖代谢异常,会影响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更容易出现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的情况,需要严格控制血糖并加强骨折部位的监测和治疗;吸烟人群骨折后,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收缩血管,影响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从而增加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的几率,需要患者戒烟以促进骨折愈合。
缺血性肌挛缩:严重的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时,若处理不及时,可导致肌肉缺血坏死,进而发生缺血性肌挛缩,常见于前臂掌侧骨折合并动脉损伤,表现为肢体畸形、功能丧失等,是非常严重的后遗症。儿童由于血管较细,发生缺血性肌挛缩的后果可能更为严重,会严重影响肢体的功能和生长发育,需要在骨折后密切观察肢体的血运情况,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对于老年人,本身血管弹性较差,发生血管损伤后缺血性肌挛缩的风险也相对较高,需要更加精细地进行骨折后的护理和监测。
骨髓炎:开放性骨折时,细菌侵入骨折部位引起感染,若感染控制不佳可发展为骨髓炎,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经久不愈,窦道形成等。儿童骨髓炎相对成人恢复可能更快,但容易出现骨骼生长障碍;而糖尿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发生骨髓炎后,治疗难度更大,因为免疫力低下不利于感染的控制,需要综合治疗,包括控制基础疾病、抗感染和骨折部位的处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