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肠炎中病毒性肠炎多见于儿童有腹泻呕吐低热等症状,细菌性肠炎成人儿童均可发病有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非感染性肠炎中缺血性肠炎多见于老年人有突发腹痛腹泻血便等症状,过敏性肠炎有过敏体质人群易患有腹痛腹泻等过敏表现;治疗包括一般治疗(饮食调整、休息)、药物治疗(感染性肠炎病毒性对症治疗、细菌性选抗生素,非感染性缺血性改善血液循环、过敏性用抗过敏及调节菌群药物),还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儿童用药谨慎防脱水观察变化,老年考虑基础病及药物相互作用,孕妇用药谨慎选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
一、肠炎的症状
(一)不同类型肠炎的常见症状
1.感染性肠炎
病毒性肠炎:多见于儿童,轮状病毒是常见病原体,主要症状为腹泻,大便多为水样或蛋花汤样,每日数次至十余次,同时可伴有呕吐,部分患儿有低热,一般体温在37.5-38.5℃左右,病程通常为1-2周。
细菌性肠炎:如沙门氏菌肠炎,成人和儿童均可发病,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腹泻次数较多,可为黏液便或脓血便,伴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以上,腹痛多为脐周阵发性绞痛。
2.非感染性肠炎
缺血性肠炎: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动脉硬化等病史的人群,主要表现为突发的左下腹或脐周疼痛,随后出现腹泻,大便可为血便,病情严重程度与肠道缺血范围和程度有关。
过敏性肠炎:有过敏体质的人群易患,与接触过敏原有关,症状主要是腹痛、腹泻,腹泻为稀便,可伴有恶心、呕吐,部分患者伴有皮肤瘙痒、皮疹等过敏表现。
二、肠炎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
1.饮食调整
对于感染性肠炎患儿,需要适当调整饮食,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米汤、稀粥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防止加重肠道负担。对于成人患者,也应注意饮食清淡,急性期可暂时禁食1-2餐,然后逐渐恢复流质、半流质饮食。
非感染性肠炎中,缺血性肠炎患者需要根据病情调整饮食,一般在肠道缺血改善后,逐渐增加饮食量,从低脂、低纤维饮食开始。过敏性肠炎患者则需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对某些食物过敏,应严格禁食相关食物。
2.休息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肠炎患者,都需要充足的休息,减少体力消耗,有利于身体恢复。儿童患者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成人患者也应避免过度劳累,保证每天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二)药物治疗
1.感染性肠炎的药物治疗
病毒性肠炎: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如腹泻严重时可使用蒙脱石散等止泻药物,呕吐严重者可适当使用止吐药物。
细菌性肠炎: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如对于沙门氏菌肠炎,可选用喹诺酮类抗生素,但儿童和孕妇一般不宜使用,可选用头孢类抗生素等。
2.非感染性肠炎的药物治疗
缺血性肠炎:主要是改善肠道血液循环,可使用扩张血管的药物,如硝酸酯类药物等,但需要在医生的严密监测下使用,因为需要根据患者的心血管等情况调整药物。
过敏性肠炎:可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等,同时可使用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等,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功能。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肠炎患者
儿童的肠道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在治疗肠炎时,用药需要特别谨慎,避免使用对儿童胃肠道刺激性大或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腹泻时要注意预防脱水,可口服补液盐,按照说明书正确配制,少量多次服用。同时,要注意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体温、大便性状等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2.老年肠炎患者
老年人多伴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治疗肠炎时,要考虑到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抗生素时,要注意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对于缺血性肠炎的老年患者,要密切监测心血管功能,因为改善肠道血液循环的药物可能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影响。
3.孕妇肠炎患者
孕妇患肠炎时,用药需要格外谨慎,很多药物可能会影响胎儿的发育。感染性肠炎的孕妇,需要选用对胎儿影响小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等。非感染性肠炎的孕妇,治疗时也要充分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安全性,尽量采用非药物治疗为主,如调整饮食、休息等方法,必要时在医生的严格评估下使用安全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