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动过速是指窦性心律频率超正常范围起源未变,常见生理性因素有年龄性别、生活方式、情绪等,病理性因素有心血管及其他系统疾病,心电图表现为P波规律符合窦性特点且心率超次/分钟,临床意义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处理原则是找病因针对处理,特殊人群儿童孕妇老年人有不同情况需关注。
一、窦性心动过速的定义
窦性心动过速是指窦性心律的频率超过正常范围(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超过100次/分钟)。窦性心律的起源未变,但频率加快。
二、常见原因
生理性因素
年龄与性别:儿童的心率本来就相对较快,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趋于成人水平;年轻女性在经期、妊娠期等特殊时期可能出现窦性心动过速,这与体内激素变化等因素有关。例如,青春期少女由于身体代谢活跃等原因,较易出现生理性窦性心动过速。
生活方式:剧烈运动时,身体需要更多的氧气和能量供应,心脏会通过加快心率来增加血液循环,从而出现窦性心动过速,这是身体的正常应激反应;大量吸烟、饮酒、饮用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如咖啡、浓茶)时,其中的尼古丁、酒精、咖啡因等成分会刺激交感神经,导致心率加快;情绪激动,如紧张、焦虑、愤怒等强烈情绪状态下,人体会释放肾上腺素等激素,也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
病理性因素
心血管系统疾病:各种心脏病,如心力衰竭、冠心病、心肌炎等,患病时心脏的正常功能受到影响,心脏需要更快地跳动来维持血液循环,从而引发窦性心动过速。例如,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泵血功能下降,机体为了满足组织器官的供血需求,会反射性地引起心率加快;心肌炎患者心肌细胞受损,心脏的正常节律和功能受到干扰,也常出现窦性心动过速。
其他系统疾病: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心率大约会增加10-15次/分钟,这是因为发热会使机体代谢率增高,耗氧量增加,心脏需要加快跳动来满足代谢需求;贫血患者由于血液携氧能力下降,组织器官缺氧,心脏会通过增快心率来提高氧的输送,从而导致窦性心动过速;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加速机体新陈代谢,使得心脏负担加重,心率加快。
三、心电图表现
心电图上P波规律出现,P波形态符合窦性心律的特点(P波在Ⅰ、Ⅱ、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心率超过100次/分钟。
四、临床意义及处理原则
临床意义
生理性窦性心动过速通常在去除相关诱因后可自行缓解,一般对身体影响较小,但如果是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下的生理性窦性心动过速,也可能对心脏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病理性窦性心动过速需要关注原发疾病的情况,它可能是身体某些严重疾病的一种表现,如不及时处理原发疾病,可能会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影响心脏功能甚至危及生命。
处理原则
首先要积极寻找病因,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处理。如果是生理性因素引起的,如因运动、情绪激动等导致的窦性心动过速,休息、平复情绪等一般即可使心率恢复正常;如果是病理性因素引起的,如发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随着原发疾病的好转,窦性心动过速也会相应改善。例如,对于发热患者,需要进行退热治疗,可根据发热程度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等措施;对于贫血患者,需要明确贫血的类型和原因,进行相应的补血、纠正贫血治疗等。
五、特殊人群的情况
儿童:儿童出现窦性心动过速时,要考虑其生理特点。比如婴幼儿窦性心动过速可能与哭闹、发热等常见因素有关,家长要注意观察儿童的一般情况,如有无其他伴随症状(如呼吸急促、面色异常等),如果是发热引起的,要及时采取合适的退热措施,且儿童用药需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退热方法,如适当减少衣物、用温水擦拭等。
孕妇:妊娠期出现窦性心动过速较为常见,要关注孕妇的整体健康状况,由于孕妇的特殊生理状态,在处理窦性心动过速时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处理方式,如通过调整情绪、适当休息等方式来观察心率变化,如果心率持续异常且伴有其他不适,需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
老年人:老年人出现窦性心动过速时,要全面考虑其身体状况,可能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在寻找病因和处理时要更加谨慎,要综合评估老年人的肝肾功能等情况,因为老年人的器官功能相对减退,在用药等方面需要特别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对其肝肾功能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优先考虑非药物的调整方法,如改善生活方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