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的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非药物治疗有运动疗法(有氧运动、关节功能锻炼)、物理治疗(热敷、理疗仪器治疗)、减轻体重;药物治疗有非甾体抗炎药、软骨保护剂、关节腔注射药物(玻璃酸钠、糖皮质激素);手术治疗有关节镜手术、截骨术、人工关节置换术。
一、非药物治疗
(一)运动疗法
1.有氧运动:对于各年龄段骨关节炎患者,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等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功能且对关节压力小。研究表明,定期进行游泳锻炼的骨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程度有所减轻,关节活动度得到改善。运动频率可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具体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以运动后不产生过度疲劳和疼痛加剧为宜。
2.关节功能锻炼:根据不同关节的骨关节炎情况进行针对性锻炼。例如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可进行直腿抬高训练,仰卧位,将下肢伸直,缓慢抬起,保持一定时间后放下,重复进行,每次可进行15-20次,每天3-4组;对于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可进行髋关节外展内收等动作锻炼,以维持关节的活动范围。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在进行关节功能锻炼时需注意运动强度和幅度,避免过度损伤关节。
(二)物理治疗
1.热敷:对于各年龄层骨关节炎患者,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可以使用温热的毛巾或热水袋进行热敷,温度以皮肤能耐受为宜,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但对于皮肤感觉减退的患者(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合并骨关节炎时),要注意避免烫伤。
2.理疗仪器治疗:如超声波治疗,它可以促进组织修复,减轻炎症。对于骨关节炎患者的关节局部进行超声波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关节的炎症状态和疼痛症状。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患者适用的理疗仪器治疗参数不同,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三)减轻体重
对于超重或肥胖的骨关节炎患者,减轻体重可显著减轻关节负重,从而缓解骨关节炎症状。研究发现,体重每减轻5公斤,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和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明显。通过合理饮食控制和运动相结合的方式来减轻体重,饮食上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运动则结合前面提到的有氧运动等方式。
二、药物治疗
(一)非甾体抗炎药
可用于缓解骨关节炎的疼痛和炎症,但不同年龄患者使用需注意差异。对于成年骨关节炎患者,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但要注意其可能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等。对于儿童骨关节炎患者,应谨慎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优先考虑非药物治疗,除非在严格评估后利大于弊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二)软骨保护剂
如氨基葡萄糖等,它可以促进软骨细胞合成,延缓软骨退变。对于各年龄段骨关节炎患者都可使用,有研究显示氨基葡萄糖能改善骨关节炎患者的关节功能和疼痛症状。其使用一般需要较长时间疗程,具体用药需遵循医生建议。
(三)关节腔注射药物
1.玻璃酸钠:向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可以润滑关节,改善关节功能。对于中重度骨关节炎患者,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不同年龄患者注射时需注意无菌操作等,一般每周注射1次,连续注射几周,具体根据病情而定。
2.糖皮质激素:在其他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时可考虑关节腔注射糖皮质激素,但要注意其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如关节软骨退变加速等,且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应谨慎使用,需严格评估风险收益比。
三、手术治疗
(一)关节镜手术
适用于一些早期骨关节炎患者,通过关节镜可以清理关节内的游离体、退变的滑膜等,改善关节症状。对于年龄较轻、病变相对局限的骨关节炎患者,关节镜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术后恢复相对较快,但也需要患者配合术后的康复训练等。
(二)截骨术
对于一些有特定畸形的骨关节炎患者,如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伴有下肢力线异常的患者,截骨术可以纠正力线,减轻关节不均匀的负重,从而缓解症状。该手术适用于年轻、病变相对局限的患者,手术效果与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密切相关。
(三)人工关节置换术
对于晚期严重骨关节炎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改善关节功能、缓解疼痛的有效方法。但对于老年患者,需要评估其全身状况,如心肺功能等,以确定是否能耐受手术。年轻患者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时需考虑假体的使用寿命等问题,一般适用于年龄较大、全身状况较差且保守治疗无效的晚期骨关节炎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