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包括选择牵引设备如电动牵引床等及准备姿势,儿童和老年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操作时调节力度和角度需考虑特殊人群,牵引后要休息并观察反应,适用情况为无严重禁忌的腰椎间盘突出等患者,禁忌情况有严重心血管疾病、严重骨质疏松、腰椎结核肿瘤等患者及妊娠期女性等。
一、牵引设备及姿势准备
1.牵引设备选择:常用的牵引设备有电动牵引床等。电动牵引床可通过调节参数来控制牵引的力度、角度等。例如,一般牵引重量可根据患者体重等情况进行调整,初始重量通常可设置为体重的1/10-1/7左右,但具体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由专业医护人员设定。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等发育尚未成熟,一般不首先采用牵引治疗,若有特殊情况需牵引,应在专业儿科医生指导下,选择更轻柔的牵引方式和更精准控制的设备,牵引重量等参数需严格谨慎设定,以避免对儿童骨骼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2.姿势准备:患者一般取仰卧位进行牵引。仰卧位时,需将患者的腰部放置在牵引装置的合适位置,通常要使腰部处于自然生理曲度略被拉开的状态。患者的双下肢可以自然伸直或稍弯曲,根据牵引的具体要求调整。
对于老年患者,仰卧位时要确保其身体舒适,可在身下适当垫软物以保持脊柱的自然状态,同时要密切关注老年患者的心肺功能等情况,因为牵引过程中身体姿势的改变可能会对其呼吸等产生一定影响。
二、牵引操作过程
1.牵引力度调节:启动牵引设备后,逐渐增加牵引力度。在牵引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以患者感觉腰部有被拉开的舒适感但无明显疼痛加剧等不适为准。一般牵引力度会从较小的力量开始,如初始设置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15左右,然后每隔几分钟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增加一定重量,每次增加幅度一般不超过体重的1/20,逐步调整到合适的牵引力度。
对于女性患者,在牵引力度调节时要考虑其身体的特殊性,尤其是腰部周围组织的敏感程度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所以要更细致地观察其反应,避免因牵引力度不当导致腰部不适加重。
2.牵引角度控制:牵引角度一般可设置在15°-30°左右,具体角度需根据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情况等确定。例如,对于腰椎生理前凸较大的患者,可能需要适当减小牵引角度,而对于腰椎生理前凸减小的患者,可适当增大牵引角度,以达到更好的拉开椎间隙等牵引效果。
对于有既往腰部手术史的患者,牵引角度的选择要更加谨慎,因为手术可能改变了腰部原有的解剖结构,不合适的牵引角度可能会导致腰部组织的损伤,所以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根据患者的手术情况等综合判断合适的牵引角度。
三、牵引后的注意事项
1.患者休息:牵引结束后,患者应平卧休息一段时间,一般建议平卧10-15分钟左右,让腰部组织在牵引后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对于儿童患者,牵引后更要确保其充分休息,因为儿童的身体恢复能力与成人不同,休息有助于其腰部组织的恢复,同时要避免儿童在牵引后立即进行剧烈活动。
2.观察反应:要观察患者牵引后的腰部及全身反应,如是否有腰部疼痛缓解、下肢麻木等症状是否有改善,同时要注意患者是否有头晕、恶心等不适。若出现异常反应,应及时停止相关操作并进行相应处理。
对于老年患者,牵引后要密切观察其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因为牵引可能会对老年患者的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影响,如牵引过程中身体姿势改变可能导致血压波动等,所以要定期监测老年患者的生命体征。
四、牵引的适用与禁忌情况
1.适用情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医生评估后,一般对于单纯腰椎间盘突出导致的腰痛、下肢放射痛等症状,在没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严重骨质疏松等禁忌情况时可考虑牵引治疗。例如,对于初次发作且症状不是特别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牵引可以帮助拉开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从而缓解症状。
对于年轻患者,在符合牵引适应证的情况下,牵引治疗可能是一种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手段,但同样需要严格掌握牵引的相关参数等。
2.禁忌情况: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如未控制的高血压、严重冠心病等,因为牵引过程中身体姿势改变等可能会加重心血管负担;严重骨质疏松患者,牵引可能导致椎体压缩骨折等不良后果;腰椎结核、肿瘤等疾病患者也不适合牵引治疗。
对于妊娠期女性患者,一般也不建议进行牵引治疗,因为牵引可能会对胎儿等造成不良影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由妇产科和骨科医生共同评估后再决定是否采取其他合适的治疗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