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痛常见原因有龋齿、牙髓炎、根尖周炎、牙龈炎、智齿冠周炎、牙本质过敏等不同成因及表现诊断需采集病史并口腔检查包括视诊探诊叩诊温度测试X线检查预防要保持口腔清洁正确刷牙用牙线合理饮食减少高糖食物摄入定期口腔检查每年至少一次儿童每半年一次纠正不良刷牙习惯避免横刷法有夜磨牙戴咬合垫。
一、牙痛的常见原因
1.龋齿(蛀牙)
成因:细菌侵蚀牙齿,使牙齿硬组织破坏。例如,长期摄入高糖食物且口腔清洁不佳时,细菌利用糖分产酸,逐渐破坏牙釉质、牙本质等。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生,儿童因爱吃甜食且口腔自洁能力相对较弱易患,成年人若口腔卫生维护不当也会出现。
表现:牙齿有龋洞,遇冷、热、酸、甜刺激时疼痛,刺激去除后疼痛可短暂缓解。
2.牙髓炎
成因:多由龋齿发展而来,细菌感染累及牙髓;也可能因牙齿受到外伤等导致牙髓受损引发炎症。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外伤史可能提示成年人牙髓炎的诱因,儿童则多与龋齿进展相关。
表现:自发痛,疼痛往往在夜间加重,疼痛呈放射性,难以定位,疼痛程度较剧烈。
3.根尖周炎
成因:通常是牙髓炎进一步发展的结果,细菌感染扩散到根尖周组织;也可由咬合创伤等引起。不同年龄人群发病机制类似,但儿童根尖周炎可能与乳牙龋齿未及时治疗有关,成年人则可能因恒牙的各种牙髓病变蔓延所致。
表现:牙齿有浮出感,咀嚼时疼痛,按压牙齿根尖部有疼痛,严重时可伴有面部肿胀等。
4.牙龈炎
成因:主要是牙菌斑堆积,刺激牙龈组织引起炎症。口腔卫生不良是主要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儿童若不注意口腔清洁,食物残渣、菌斑易堆积导致牙龈炎;成年人长期吸烟、妊娠等因素也可能加重牙龈炎。
表现:牙龈红肿、易出血,刷牙或咬硬物时出血,一般无自发痛,但炎症较重时可能有轻度胀痛。
5.智齿冠周炎
成因:智齿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炎症,常见于18-25岁的青年人群,也可见于其他年龄段智齿萌出异常者。
表现:智齿周围牙龈红肿、疼痛,吞咽时疼痛加重,严重时可伴有张口受限、发热等全身症状。
6.牙本质过敏
成因:牙齿磨损、牙龈退缩等导致牙本质暴露,外界刺激可通过牙本质小管传导引起疼痛。中老年人由于牙齿磨损等情况较常见易患,年轻人若有不良刷牙习惯(如横刷法)导致牙龈退缩也可能出现。
表现:牙齿遇冷、热、酸、甜等刺激时出现瞬间尖锐疼痛,刺激去除后疼痛立即消失。
二、牙痛的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
询问患者牙痛的起始时间、疼痛性质(如锐痛、钝痛、跳痛等)、诱发因素(是否与冷热刺激、咀嚼等有关)、缓解因素等。对于儿童,要了解其口腔卫生情况、是否有甜食摄入过多等情况;对于妊娠期女性,要考虑妊娠对牙龈等口腔状况的影响。
2.口腔检查
视诊:观察牙齿的外观,有无龋齿、裂纹、牙龈有无红肿、智齿萌出情况等。例如查看龋洞的位置、大小,牙龈红肿的范围等。
探诊:用探针检查牙齿龋洞的深度、质地,以及牙龈是否有探痛、出血等情况。通过探诊可以明确龋洞与牙髓的关系等。
叩诊:用镊子或器械叩击牙齿,判断根尖周组织是否有炎症,区分是根尖周炎还是其他牙痛情况。
温度测试:用冷诊剂或热诊剂测试牙齿对温度的反应,辅助判断是否为牙髓炎等疾病。例如牙髓炎时对冷热刺激反应剧烈。
X线检查:对于一些难以通过临床检查明确的情况,如根尖周病变的范围、智齿阻生情况等,可进行X线检查。儿童进行X线检查时要注意辐射防护,采用合适的防护措施。
三、牙痛的预防措施
1.保持口腔清洁
正确刷牙:早晚使用巴氏刷牙法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选择软毛牙刷。儿童刷牙时家长要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刷牙效果。
使用牙线:每天使用牙线清理牙齿邻面的食物残渣和菌斑,成年人和儿童(年龄较大能配合使用牙线的)都可使用,能有效预防邻面龋齿和牙龈炎。
2.合理饮食
减少高糖食物的摄入,如糖果、甜点等。儿童要控制零食量,避免睡前吃甜食;成年人也要注意饮食均衡,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有助于清洁牙齿。
3.定期口腔检查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儿童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通过定期检查可以早期发现龋齿、牙龈炎等问题并及时处理,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更应重视定期口腔检查,儿童能及时发现乳牙龋齿等情况,老年人可关注牙齿磨损、牙周状况等。
4.纠正不良习惯
纠正不良刷牙习惯,避免横刷法刷牙。对于有夜磨牙习惯的人,可佩戴咬合垫,减少牙齿磨损导致的牙本质过敏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