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物带血的常见原因包括上消化道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食管疾病(如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食管癌)、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症状表现有出血量少可呈少量血丝或咖啡样,量多为大量鲜血伴血块,还伴有腹痛、黑便、发热等;出现相关情况应及时就医,需进行胃镜、血常规、凝血功能、腹部超声或CT等检查来明确病因。
一、常见原因
(一)上消化道疾病
1.胃溃疡:胃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形成溃疡,当溃疡侵蚀到血管时可引起出血,血液混在呕吐物中。胃溃疡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因素有关。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比如儿童可能因感染幽门螺杆菌引发,老年人则可能与长期服用相关药物及胃黏膜修复能力下降有关。
2.十二指肠溃疡:多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处血管破裂会导致呕吐物带血。其发病同样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生活不规律、压力大等因素会增加发病风险,各年龄段均有患病可能。
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常见于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胃底的静脉扩张、迂曲,易破裂出血。肝硬化的发生与长期大量饮酒、病毒性肝炎等因素有关,以中年人群发病较为多见,儿童罕见,但若有先天性门脉系统发育异常也可能患病。
(二)食管疾病
1.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多因剧烈呕吐等导致食管腹段黏膜和黏膜下层撕裂引起出血。常见于频繁剧烈呕吐的人群,如酗酒者剧烈呕吐后、暴饮暴食后剧烈呕吐者等,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中青年相对多见。
2.食管癌:肿瘤组织生长过程中血管破裂可出现呕吐物带血情况。发病与吸烟、饮酒、不良饮食习惯等有关,中老年人群发病率相对较高。
(三)全身性疾病
1.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容易出现出血倾向,可表现为呕吐物带血。各年龄段都可能患病,儿童可能因免疫因素等引发,老年人可能与基础疾病影响血小板功能等有关。白血病患者也可能出现凝血异常导致呕吐物带血,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2.感染性疾病:重症感染时可能影响凝血功能等导致出血,如爆发性感染时可能出现多器官功能损伤,包括消化道出血。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婴幼儿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易患重症感染。
二、症状表现及相关特点
(一)出血量与颜色
1.出血量少:呕吐物可能仅表现为少量血丝,颜色可能为鲜红色或暗红色。如果是上消化道少量出血,血液在胃内停留一段时间后,血红蛋白与胃酸作用形成酸化正铁血红蛋白,呕吐物颜色可能呈咖啡样。
2.出血量多:呕吐物可能为大量鲜血,甚至伴有血块,颜色多为鲜红色。比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时,可呕吐出大量鲜血。
(二)伴随症状
1.腹痛: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引起呕吐物带血时多伴有上腹部规律性疼痛,胃溃疡疼痛多在餐后半小时至1小时出现,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多在空腹时或夜间出现;食管癌患者可能伴有进行性吞咽困难及胸骨后疼痛;胰腺炎患者引起的呕吐物带血可能伴有剧烈腹痛且向腰背部放射等。
2.黑便:上消化道出血时,血液在肠道内被消化吸收,血红蛋白的铁经肠道内硫化物作用形成硫化铁,使粪便呈黑色,即黑便。呕吐物带血常伴有黑便,提示出血量相对较多。
3.发热:感染性疾病导致呕吐物带血时可能伴有发热,如重症感染时体温可升高;血液系统疾病引起出血时也可能出现发热等表现。
三、就医建议及检查
(一)及时就医情况
当出现呕吐物带血时,尤其是出血量较多、伴有剧烈腹痛、黑便、头晕、心慌、乏力等表现时,应立即就医。因为大量出血可能导致休克等严重后果,需要紧急处理。
(二)相关检查
1.胃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的黏膜情况,明确是否存在溃疡、肿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病变,是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重要方法。各年龄段人群均可进行,儿童进行胃镜检查需在麻醉等特殊准备下进行,要充分评估风险。
2.血常规:了解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情况,判断贫血程度及是否存在血液系统疾病相关异常。不同年龄段人群血常规正常参考值有差异,儿童的正常参考值与成人不同,需依据儿童各年龄段标准判断。
3.凝血功能检查:评估凝血功能是否正常,有助于排查血液系统疾病等导致出血的原因。各年龄段人群检查结果解读需结合年龄因素。
4.腹部超声或CT检查:对于肝硬化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情况,腹部超声或CT等检查有助于评估肝脏、门静脉等情况;对于腹部其他疾病如胰腺炎等也可通过这些检查辅助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