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伴增生打封闭针短期可缓解疼痛、改善功能但不能根治疾病且多次注射有风险,可采用非药物保守治疗如康复锻炼、牵引治疗、针灸推拿,还有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营养神经药物,临床治疗需综合患者情况权衡利弊选择合适方式优先考虑非药物保守治疗并谨慎评估封闭针风险收益。
一、打封闭针对腰椎间盘突出伴增生的作用
(一)短期缓解疼痛方面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有骨质增生引起的疼痛,封闭针有一定短期缓解疼痛的作用。封闭针通常是将局部麻醉药物与糖皮质激素混合注射到病变部位附近。局部麻醉药物能迅速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起到即刻止痛的效果;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作用,可减轻神经根周围的炎症水肿,从而缓解因腰椎间盘突出刺激神经根以及增生组织对周围组织压迫所导致的疼痛,有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其在短期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舒适度。
(二)改善功能方面
在疼痛缓解后,患者的腰部活动功能可能会有所改善。因为疼痛得到控制后,患者能够更愿意进行适当的腰部功能锻炼等康复措施,有助于维持和改善腰椎的活动度等功能,但这一作用的持续时间因个体差异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而异。
二、打封闭针的局限性
(一)不能根治疾病
封闭针只是针对症状进行缓解,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腰椎间盘突出和骨质增生的病理问题。腰椎间盘突出是因为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骨质增生是机体的一种代偿性修复反应。封闭针无法使突出的椎间盘回纳,也不能阻止骨质进一步增生,所以对于疾病的长期预后来说,不能起到根治作用。
(二)多次注射的风险
如果频繁注射封闭针,可能会带来一些风险。长期或多次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反应,例如引起局部组织萎缩、皮肤变薄,还可能影响骨质代谢,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对于女性患者,尤其是有骨质疏松风险因素的女性,可能会进一步加重骨质疏松相关问题;在儿童患者中,由于儿童的骨骼等组织处于发育阶段,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可能会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所以儿童一般不建议轻易使用封闭针治疗。
三、替代或辅助治疗方式
(一)非药物保守治疗
1.康复锻炼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都可以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例如对于年轻患者,可进行小飞燕动作、五点支撑法等锻炼,增强腰部肌肉力量,增加腰椎的稳定性,从而减轻椎间盘和增生组织对周围结构的压力。一般建议每天进行3-4组,每组10-15次的锻炼,但要根据自身情况循序渐进,避免过度锻炼导致腰部损伤。对于中老年患者,可选择散步、游泳等相对温和的运动方式,游泳尤其是蛙泳,能在不负重的情况下锻炼腰部肌肉,对腰椎间盘突出伴增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2.牵引治疗
通过牵引装置拉开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以及增生组织对周围组织的刺激。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患者牵引的重量和时间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年轻体壮者牵引重量可相对大一些,但也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牵引时间一般每次20-30分钟,每天1-2次。对于年老体弱或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牵引重量和时间要适当调整,避免因牵引不当导致不良后果。
3.针灸推拿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腰部的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起到疏通经络、止痛的作用。推拿则可以通过手法按摩放松腰部肌肉,调整腰椎关节的位置,缓解肌肉紧张和关节紊乱。但针灸推拿需要由专业的医生操作,对于不同年龄和体质的患者,操作的手法和穴位选择会有所差异。例如对于体质虚弱的老年患者,推拿手法要轻柔,避免过度刺激;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针灸推拿需要谨慎,避免引起不良妊娠结局等问题。
(二)药物治疗(仅说明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
1.非甾体抗炎药
如布洛芬等,有抗炎止痛的作用,可缓解腰椎间盘突出伴增生引起的疼痛,但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使用这类药物可能会加重胃肠道负担,需要谨慎使用,尤其是老年患者本身胃肠道功能可能较弱,使用时要密切关注胃肠道反应;对于有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患者,也可能会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2.营养神经药物
像甲钴胺等,对于因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导致神经受损的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但药物的使用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来决定。
总之,腰椎间盘突出伴增生打封闭针有一定的短期缓解症状的作用,但也存在局限性,在临床治疗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优先考虑非药物的保守治疗方法,对于封闭针的使用要谨慎评估其风险和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