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晚期有多种临终症状,包括呼吸困难,表现为休息时严重气促、端坐呼吸等,需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等;循环衰竭,有皮肤苍白湿冷发绀、血压降低等表现,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等;意识障碍,有嗜睡、昏迷等,要保持呼吸道通畅等;胃肠道症状,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要提供合适饮食等;还有极度乏力、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等,要协助生活护理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有差异,有心衰病史者症状更明显。
表现:患者会出现严重的气促,在休息状态下也可能有明显呼吸困难,甚至呈端坐呼吸,不能平卧,呼吸频率加快,伴有喘息,这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极度减退,肺循环淤血严重所致。从病理生理角度看,心衰时心脏排血减少,肺静脉回流受阻,肺毛细血管压升高,液体渗出到肺泡和间质,影响气体交换,导致呼吸困难。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表现可能类似,但老年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会加重呼吸困难程度;女性患者在症状感知和表达上可能与男性有一定差异,但核心的气促等表现是相似的。有心衰病史的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到晚期,呼吸困难会逐渐加重。
应对及注意事项:应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如半卧位或端坐位,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肺淤血。对于老年患者要密切观察呼吸频率、深度等变化,及时调整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等支持措施。同时要关注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心理安抚,因为呼吸困难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恐惧。
循环衰竭
表现:皮肤苍白、湿冷、发绀,血压降低,脉搏细速且不规则,尿量显著减少甚至无尿。这是因为心脏输出量极度降低,组织灌注不足,外周血管收缩以维持重要脏器灌注,但最终无法满足需求。不同年龄患者循环衰竭表现有一定特点,儿童心衰晚期循环衰竭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相关指标,如体重不增等;老年患者循环衰竭可能合并心源性休克,表现为血压急剧下降,甚至测不出,意识障碍等。有心血管病史的患者进入心衰晚期,循环衰竭症状会更明显。
应对及注意事项: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保暖,因为湿冷的皮肤提示外周循环差,保暖有助于改善外周灌注。及时报告医生循环衰竭相关表现,准备好急救药物和设备,如升压药物等,但具体药物使用需遵医嘱,不能自行给药。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因为循环衰竭会导致脑灌注不足,出现意识改变等情况。
意识障碍
表现:患者可能出现嗜睡、烦躁不安、甚至昏迷等意识改变。这是由于脑灌注不足,脑组织缺氧、代谢紊乱所致。不同年龄患者意识障碍表现不同,儿童心衰晚期意识障碍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发育评估;老年患者可能本身存在脑动脉硬化等基础情况,心衰晚期脑灌注进一步减少,更容易出现意识障碍。有心脑血管基础病史的患者,心衰晚期意识障碍风险更高。
应对及注意事项: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等情况。对于老年患者要轻柔护理,避免搬动时加重脑损伤。密切观察意识障碍的程度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采取相应的脑保护措施,如保证脑灌注等,但具体措施需遵循医疗规范。同时要注意患者的安全,防止坠床等意外发生。
胃肠道症状
表现: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胃肠道症状。这是因为体循环淤血,胃肠道淤血,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不同年龄患者胃肠道症状表现有差异,儿童心衰晚期胃肠道淤血可能导致喂养困难;老年患者胃肠道淤血可能同时合并消化系统基础疾病,如胃炎等,会加重胃肠道不适症状。有心衰病史且合并胃肠道基础疾病的患者,心衰晚期胃肠道症状更明显。
应对及注意事项:对于患者的食欲不振,可提供少量多餐、易消化的饮食,注意补充营养。观察呕吐物的性状和量,防止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饮食的温度和质地,避免刺激性食物。密切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必要时可给予肠内营养支持,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其他症状
表现:患者可能出现极度乏力,全身软弱无力,活动能力几乎完全丧失。还可能出现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这是急性左心衰肺水肿的典型表现,是由于肺泡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与气道分泌物混合形成。不同年龄患者乏力等表现程度不同,女性患者可能在乏力时心理承受力有差异,但核心表现是乏力明显。有心衰病史的患者进入晚期,这些症状会逐渐凸显。
应对及注意事项:要协助患者进行适当的生活护理,如洗漱、进食等,减轻患者的体力消耗。对于咯粉红色泡沫样痰的患者,要立即采取端坐位等急救体位,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同时要关注患者的心理情绪,给予鼓励和支持,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存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