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冠周炎是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炎,高发于18-25岁人群,局部因素有智齿萌出不全致盲袋存物细菌繁殖和细菌感染,全身因素是全身抵抗力下降时细菌大量繁殖,局部症状有牙龈红肿、盲袋溢脓、疼痛、张口受限,全身症状有发热畏寒等,诊断靠口腔检查及X线片和血常规,治疗分局部冲洗上药和全身用抗生素,预防要保持口腔卫生、增强抵抗力、早期发现阻生智齿处理。
一、定义
智齿冠周炎是指第三磨牙(智齿)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智齿通常在18-25岁左右萌出,此时人体的生理、免疫功能相对复杂,这个年龄段的人群是智齿冠周炎的高发群体。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特殊生理阶段,由于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增加智齿冠周炎的发病风险;男性如果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熬夜、吸烟、酗酒等,也可能诱发智齿冠周炎。有智齿阻生病史或者口腔卫生不良的人群,更容易患上智齿冠周炎。
二、病因
(一)局部因素
1.智齿萌出不全
智齿在萌出过程中,牙冠可部分或全部被牙龈瓣覆盖,牙龈瓣与牙冠之间形成较深的盲袋。这种盲袋容易积存食物残渣、细菌等,且不易清洁,为细菌的滋生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例如,智齿仅萌出一部分,牙龈瓣覆盖在牙冠上,盲袋内会不断有食物碎屑堆积,细菌大量繁殖。
2.细菌感染
口腔内存在大量细菌,当盲袋内的食物残渣等成为细菌的营养物质时,细菌大量繁殖,引发炎症。常见的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二)全身因素
当人体全身抵抗力下降时,如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患有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时,局部细菌容易趁机大量繁殖,导致智齿冠周炎的发生。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免疫力低下,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引发智齿冠周炎。
三、临床表现
(一)局部症状
1.智齿周围牙龈红肿
炎症初期,智齿周围的牙龈组织会出现红肿,患者可感觉牙龈部位有胀痛感。随着病情进展,红肿会逐渐加重。
2.盲袋溢脓
当盲袋内细菌感染加重时,会有脓性分泌物从盲袋内溢出,可看到盲袋内有黄色或白色的脓性物质。
3.疼痛
疼痛是智齿冠周炎的主要症状之一,初期为胀痛,随着炎症加重可变为跳痛,进食、吞咽、开口活动时疼痛可加重。例如,患者张口进食时,由于肌肉运动牵拉到智齿周围的牙龈组织,会使疼痛明显加剧。
4.张口受限
炎症波及咀嚼肌时,会引起咀嚼肌痉挛,导致张口受限。轻度张口受限表现为开口度减小,严重时可完全不能张口,影响进食和口腔清洁。
(二)全身症状
病情较重时,患者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畏寒、头痛、全身不适等。体温可升高,一般在38℃左右,严重者体温可更高。同时,患者可能会感觉全身乏力,精神状态不佳。
四、诊断
(一)口腔检查
医生通过口腔检查可以看到智齿的萌出情况,牙龈的红肿程度,盲袋内是否有溢脓等情况。拍摄X线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智齿的阻生情况,如智齿是垂直阻生、水平阻生还是近中阻生等,这对于制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例如,通过X线片可以清晰看到智齿与邻牙、牙槽骨的关系。
(二)实验室检查
一般情况下,智齿冠周炎的实验室检查主要是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会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也会增高,这提示机体存在炎症反应。
五、治疗原则
(一)局部治疗
1.盲袋冲洗
使用生理盐水、过氧化氢溶液等反复冲洗智齿周围的盲袋,将盲袋内的食物残渣、脓液等冲洗干净,然后在盲袋内放入碘甘油等药物,以消炎、收敛。例如,每天可以进行1-3次盲袋冲洗,连续冲洗几天可以有效减轻炎症。
2.局部上药
在盲袋冲洗后,可在局部涂抹碘甘油等药物,促进炎症消退。
(二)全身治疗
如果患者全身症状较重,如发热、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可根据病情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一般选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类抗生素等,但具体用药需根据患者的过敏史等情况选择。
六、预防措施
(一)保持口腔卫生
每天早晚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辅助清洁工具,及时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细菌。对于智齿周围的清洁要特别注意,可使用生理盐水漱口,尤其是在进食后。
(二)增强机体抵抗力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例如,每天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
(三)早期发现智齿阻生并处理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一旦发现智齿阻生,可在炎症消退后考虑拔除智齿,以预防智齿冠周炎的反复发作。例如,对于垂直阻生且有足够萌出空间的智齿,如果经常引发冠周炎,也可以考虑进行龈瓣切除术,帮助智齿正常萌出,但如果萌出空间不足,还是建议拔除智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