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有全身症状包括一般表现的乏力消瘦及内分泌紊乱相关表现如激素代谢异常致男女性征改变、水钠潴留;消化系统症状有食欲减退、腹胀、腹痛、腹泻;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等;出血倾向有皮肤黏膜出血、消化道出血;腹水是失代偿期突出表现;肝脾肿大有脾脏肿大及肝脏大小改变不同时期表现,不同人群症状表现有差异对特殊人群需相应处理。
一、全身症状
(一)一般表现
肝硬化患者早期可能出现乏力,这是比较常见的全身症状,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肝脏功能受损,代谢、合成等功能异常,导致能量产生不足等有关。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逐渐出现消瘦,由于肝脏对营养物质的合成、代谢功能障碍,机体不能充分摄取和利用营养,同时可能伴有食欲减退,进一步加重营养缺乏,从而导致体重下降、消瘦。
(二)内分泌紊乱相关表现
1.激素代谢异常:肝硬化时肝脏对雌激素、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灭活功能减退,导致体内雌激素增多,雄激素减少。男性患者可出现性功能减退、乳房发育等;女性患者可出现月经失调、闭经等。此外,由于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增多,会引起水钠潴留,表现为尿量减少、下肢水肿等,且水肿可逐渐向上蔓延,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性水肿。
二、消化系统症状
(一)食欲减退
是肝硬化常见的症状之一,主要与门静脉高压导致胃肠道淤血,影响消化吸收功能有关,同时肝脏功能受损,胆汁分泌和排泄减少,也会影响脂肪的消化,进一步加重食欲减退。
(二)腹胀
多为非特异性症状,与胃肠道淤血、消化吸收功能紊乱以及腹水形成等有关。患者可感觉腹部胀满不适,尤其是进餐后加重。
(三)腹痛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腹痛,疼痛性质不一,可为隐痛、胀痛等。如果是突发剧烈腹痛,要警惕可能发生了并发症,如门静脉血栓形成、自发性腹膜炎等。门静脉血栓形成时,由于门静脉血流受阻,可引起腹部剧烈疼痛;自发性腹膜炎时,除了腹痛,还常伴有发热等表现。
(四)腹泻
肝硬化患者肠道淤血,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可出现腹泻,大便多为不成形软便,次数可增多。
三、黄疸表现
当肝硬化患者肝细胞损害严重时,可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如浓茶色,粪便颜色变浅。这是因为肝细胞受损后,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发生障碍,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从而出现黄疸症状。
四、出血倾向表现
(一)皮肤黏膜出血
患者可出现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这是由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以及脾功能亢进导致血小板减少等原因,使得患者的凝血功能发生障碍,容易出现出血倾向。
(二)消化道出血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是肝硬化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可导致大量呕血和黑便。这是因为门静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迂曲、扩张,血管壁变薄,容易破裂出血。出血量大时可引起休克等严重后果。
五、腹水表现
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之一。患者腹部膨隆,呈蛙腹状,平卧时腹部两侧膨出更明显。大量腹水时,可抬高膈肌,引起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腹水的形成与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肝淋巴液生成过多以及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增多等因素有关。门静脉高压使腹腔脏器毛细血管床静水压增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而漏入腹腔;低蛋白血症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导致血液中的水分漏入腹腔;肝淋巴液生成过多,超过胸导管引流能力时,淋巴液可从肝包膜和肝门淋巴管渗出至腹腔;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增多进一步加重水钠潴留,促进腹水形成。
六、肝脾肿大表现
(一)脾脏肿大
早期脾脏可轻度肿大,随着病情进展,脾脏多呈中度以上肿大。脾肿大是由于门静脉高压,脾脏血液回流受阻,脾窦淤血,脾组织和脾内纤维组织增生所致。同时,脾功能亢进可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减少。
(二)肝脏大小改变
早期肝脏可稍大,表面光滑,质地偏硬;晚期肝脏缩小,表面呈结节状,质地坚硬。这是因为肝脏内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假小叶形成,肝脏的正常结构和形态遭到破坏。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肝硬化症状表现上可能有一些差异。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对症状的感知不如中青年敏锐,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女性患者在内分泌紊乱相关症状上可能更明显;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发生酒精性肝硬化,其症状出现可能与饮酒史密切相关,且肝脏损害可能有其特点;有肝炎病史的人群发展为肝硬化时,症状出现可能与原有的肝炎病情进展有关。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肝硬化患者,要更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其机体代偿能力较差,病情变化可能更为迅速;女性肝硬化患者在处理月经失调等内分泌问题时要综合考虑肝硬化病情;有饮酒史的患者必须严格戒酒,以减轻肝脏进一步损害;有肝炎病史的患者要定期监测肝脏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进行相应处理。



